这本书出版的时间不长,可是早就被人拆解了很多次,稍微搜索一下,不会少于十人。可是我总是愿意抱着这种无知无畏的不脸精神来做一些事情,毕竟即便我写的再差也只是我的真实水平,反正写出来伤害的也不是我。
你自己愿意看,我只能说:请你准备好氧气瓶、速效救心丸和120。好的下面开始。
这本书完稿与2016年10月23日,也就是说,出版的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可是为啥这么多人愿意读,愿意拆解他呢?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愿意给他背书的人太多了。罗振宇、万维钢、李笑来、小马宋、脱不花、彭小六、战隼、易人永澄,好家伙大咖云集。当初古典出第一本书的时候找毕淑敏老师作序,似乎都费了很大的劲。
我是2017年8月30日入手的,真正开始阅读是从2017年9月16日,直到10月7日我才算是读完了一遍,前后22天。
读完之后,我还是觉得自己对于很多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觉得心有不甘,暗自决定也算是一本案头书吧。可是本周不讲就出局的作业就是让我们拆一本书,我对于拆书这件事听说了很久,可是真的没有拆过。为了这个事,我国庆节假期里还特意注册了拆书帮,目前还没有参加过一次活动。也就是说我这是第一次拆书,直接就拿着一本练手了。因为我理解的拆书就是黄金思维圈的具体使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可能理解的比较肤浅,但是目前就是这么个水平,趁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指点。
首先说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我觉得全书除去前面的序言,一共四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如何提升认知深度,如何更好,更加高效率的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效。归结起来就是要认识到临界知识的存在和意义。这一部分更多的是方法论,就是思维方法和技巧,总结起来就是绿灯思维、反思方法和以教为学。
第二部分就是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简单说就是第一步告诉我们什么是临界知识,第二步如何使用临界知识。
写到这里我发觉自己似乎理解的深入了一步,因为我发觉第一章应该是为什么要学习临界知识。果然就是黄金思维圈的具体实践。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不过今天就不改了,将错就错也是对我自己思维轨迹的记录,看来还是写出来的好,反正我只有收获,伤害的也不是我。
那么第三部分就是具体案例,临界知识的应用。具体阐述了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和综合应用。当然让人看的最为酣畅淋漓的还是最后哪个综合应用和结语,毕竟道理谁都会弄懂,可是真的能够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还是最初的原创者。
反正我就这样分解了,如果你们看的不爽,可以自己找来看看,欢迎拍砖。
接下来谈一下我的体会或者叫做感受。
这本书读起来不是很爽利,因为有些东西我确实读了几遍都没有理解透彻。有人在豆瓣上评论说:诚恳有余,逻辑不足。我却不太认可他的说法,古典在《跃迁》中特意说过三种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娱乐性的、知识性的和心智提升类的。
如果拿爬山来做比较,娱乐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
知识性的是平地,能开动,但是略微费力;
心智提升类的是爬坡,看起来会很累,但是真的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重新理解新观点会很快,也就是我们说的,学习力增强了。
这是我对这本书阅读方面的一点感受,简单说就是我把它归位心智提升类的阅读,因为读完之后,在看待一些问题的时候确实也有了一些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比如前天我跟爱人一起出行,两个人在路上边走边聊。因为是回老家的县城,很多地方我们多年前曾经来过,免不了生出一些感慨。到中午就餐的时候,就来了一碗经典的清汤烩面,非常实惠,价格比别的地方稍微贵那么一点点。可是即便如此,很快饭店就坐满了客人。
餐桌上,爱人说:“这不起眼的小店,生意还这么好。”
我说:“这周围都是公园、体育场,除了这一家之外,再想吃烩面,就要跑到路对面。虽然只有几百米,可是大家在公园体育场都玩的筋疲力尽了,谁还愿意为了省这一点钱再跑那么远。另外人的从众心理在起作用,看到别人都进来了,也点过餐了,自己也就跟着点吧。再说平时大家吃烩面很多都是油汤的,清汤的还是比较少的,出来玩顺便吃个清汤烩面,图个新鲜也很正常。”
爱人说:“厉害啊!我就说了一句话,你这一下子就分析出来三层意思。”
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认知模式确实发生了变化,绿灯思维、反思模式都起作用了,看待问题的时候不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来看了。同样我还意识到,其实这个小店很好的使用了复利效应。因为位置的缘故,客人比较多,生意就会好一些。生意好了,客人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就会更多。再深入一点来看,餐饮行业中这种复利效应还是非常普遍的。
第一次拆书,经验根本没有,也没有严格的按照拆书帮的格式来落实,以后参加过活动之后再来落实那个形式吧,毕竟我觉得内容才是根本,算然算不上什么干货,至少加深理解的目的算是初步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