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班时,婆婆又坐在床上看书,认真而安静。
婆婆在我眼里是活明白的那一类人,她对生活的把握非常游刃有余。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闲适的,但周末我自己带过俩孩子,家里总是乱糟糟。
婆婆待人很亲和,记得我和对象刚结婚不久,有一次回老家住下,睡前,婆婆早早烧好洗脚水,拿出一个崭新的脸盆凉水热水地反复调兑,科学实验一般,搞得我个新媳妇在一边特别局促不安,但婆婆待我的真心那一刻在我的内心定了格,我在心里暗下决心,将来婆婆老了,我也像她待我这般好好服侍她。而今和老公结婚将近13年了,总是婆婆在帮我们打点生活,我对她的孝敬远远是不够的。
十二年前,大女儿出生开始,婆婆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初为人母的我,看起来风风火火却似总是手忙脚乱的。那时我带婆婆和女儿来我工作的小镇租了两间屋的一处平房住着,婆婆认真地引导我说:“要去院子里时,想想屋里有啥需要带出去的,捎出去,进到屋里来的时候,看看院里衣服干了的时候,顺带拿进来”。就这么简单一句话,让我料理起生活来顺当多了,就这样,婆婆传授我的许多生活小技能让我奉为生活的圭臬。现在女儿十二岁了,想着将来她也当妈妈,又把它传给女儿。
因为我在乡镇工作忙,离家远而全年无休。大女儿出了哺乳期就让婆婆带回了老家,全天候自己带着,我就周五晚上回到婆婆老家“蜻蜓点水一般”去看看她,周六一大早就返回单位,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全靠婆婆照顾,有一次女儿发高烧,婆婆陪着整晚没睡,等到了二女儿时,我调回到城里,开始照顾孩子多了,才慢慢明白婆婆帮我带孩子的艰辛。
但婆婆带孩子很有一套,大姑娘一岁多,我要带她出去玩,她就知道要关好电视,关好风扇,每次我回去看她总能给我歪歪扭扭背几首故诗,虽然音调有时候不准,但已经算朗朗上口了。
每次从老家离开时,婆婆总是变戏法地拿出她自己制作的好东西给我们带上,有自己晾晒炒制的五香花生米,有自己制作的萝卜丝咸菜,知道我气血不好,每年端午节后准备一大包艾草晒干让我带回泡脚。婆婆门前有一片小菜园,她总是打理得绿叶油油,一片峥嵘。就这样,每次回到城里,我们带回婆婆择好的菜,大包小包的。每次还要询问,韭菜你们要吧?茼蒿呢?语气卑微而谦和,刚开始我什么也要,一股脑带回城里,吃不了,没有吃坏掉了的时候想起婆婆为了省自来水,开着三轮车去大老远的厂区拉水就特别自责。后来,我就实话实说,喜欢的少要一点,不想吃的就干脆不带。
二女儿出生后,婆婆又开始给我们带孩子,看到婆婆整天闲下来就默默地发呆,我也试着问她之前的一些事,多和她聊聊天。一问,婆婆打开了话匣子,和我说了许多之前她在娘家大集体干活的一些趣事,也会告诉我她和之前她跟她的婆婆之间的一些过节,之后总会发出感叹:“我这辈子没有摊上一个好婆婆,我要学着去当一个好婆婆”说得我心里莫名的感动,当时没有接上话。
其实我真想告诉她,在我心里,其实您一直是个好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