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边界和语言的边界
维特根斯坦说思想的边界决定语言的边界,对这句话我是持不同意见的,所以就这个问题简单谈论一下我的看法。
拿破仑说: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巴尔扎克也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可见思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和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有了思想,如果想大范围的使其传播和被理解,那就离不开语言,那么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则是直接关系思想所呈现的实效性。
本文想讨论两个问题:1、思想和语言谁更重要。2、思想和语言,谁的范围更宽泛。
1、关于第一个问题,比彻给出了答案:思想是花,语言是绽开的蕾,而行动是结出的果。
思想和语言,是根与叶,因和果,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语言表达思想,是思想输出的途径,同时语言也是思维的工具,一定程度上参与和推动了思维的过程,但这个参与比较有限。
思想决定语言,一个好的思想需要清晰、准确、有力的语言来表达,如果语言的效果达不到,那么思想就不能够被透彻完整的表达。
语言是思想的一部分,如果思想是第一性的,那语言就是第二性的,二者有先后,但是重要性基本不分伯仲。
人类的语言是有限的,我们常常说词不达意,无言以对、哑口无言,这一方面说明了思想的边界性,另一方面说明了语言的无力性。一是可能思至此,言至此,思想和语言同时达到了它们的边界;另一方面可能是思维无限延伸,但是由于表达能力的欠缺,不能够从语言上将思维完全呈现。就像普希金说的——有两种模糊:一种源于思想感情的贫乏,只能用语言来替代思想感情;另一种源于语言的贫乏,语言不足于表达思想感情。
维特根斯坦说思想的边界决定语言的边界,我觉得他这句话是建立在词汇积累和表达方式完全顺畅的前提下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是我刚刚说的思至此,言至次,思想和语言呈现的是正相关,两者同时触底。
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还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实际表达的就是一种内涵多,表现少,思之多,言之少的情况。内容的边界是远远大于所表达的边界的。
我认为思想和语言是皮与毛,骨和肉的关系。
如果说语言是无边星辰,思想就是广阔天空。
天空无垠,星辰有形,没有星星,天空依然是天空;没有天空,星星将荡然无存。正是有了天空的辽阔深邃,星辰才有能有所依附,才能在人类的思想深处发射出点点光辉。
(题外话:根据人类发展的进程来看,语言和文字还是目前为止主要的表达与记录的手段,但是随着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有可能以后语言与文字会被另外的记录与传播手段所代替。还有,人类现在处在三维空间,如果与更高维度的文明进行交流的话有可能就不是依靠我们现在所说的语言了,相信到时会有新的手段。所以本文中的‘语言’,只是基于传统意义上的定义--以声音/符号为物质外壳,以含义为内涵,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并能表达人类思想的指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