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快到6点50,孩子在吃早餐,我跟他说,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吧。
孩子挺感兴趣,问,什么故事?
我说:从前有一条小鱼快乐的生活在一条小溪里,每天无忧无虑,小溪很小,小鱼在里面感觉很安全很快乐,自己每天游来游去的,饿了就吃旁边的水藻。
有一天,小鱼有点好奇,想去旁边的小河里玩玩,他来到小河边,被小河壮观的景色惊呆了,可惜还没缓过来,突然来了一个急流,把小鱼一下子冲跑了,小鱼吓坏了,使劲的游呀游,才没被淹死🤯…
儿子,麻烦问一下,鱼会被淹死吗?
哈哈哈我也被我这淹死的鱼笑喷了。灵机一动,继续编,哦鱼不会淹死,它是使劲游呀游,终于保持住平衡了。
突然,又来了一条凶恶的大鱼要把小鱼吃掉,张着大口要吞掉它,惊魂未定的小鱼又开始拼命的游呀游,终于摆脱了大鱼的魔爪。这时候的小鱼又饿又累,但他发现小河太大了,水藻不是到处都有,他还要去找食物吃。这时候的小鱼非常的沮丧和后悔,他很怀念之前的小溪,没有风浪,没有凶险,吃的东西也能很快找到,在这太可怕,小鱼特别想回去,但是它发现他回不去了。
孩子问,它为什回不去了?
因为水只会往前走呀。(孩子没有深究,现在想还可以说,小鱼被吓得游来游去,自己都不知道游到哪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小鱼很难过,它特别不喜欢这,他一直想回去。这时候突然来了一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鱼和他打招呼,他俩成了好朋友,一起在小河里玩耍,找吃的,躲避大鱼的追杀。(说到又来一条小鱼和它做朋友的时,能够感觉到孩子明显开心多了)
孩子问,有没有鲨鱼?会不会被鲨鱼吃掉?
我说,小河里还没有鲨鱼,等到后面就有了。
后来小鱼又多了几个好朋友,他发现小河也不错,除了水藻还可以吃点小虾,有更多好玩的地方。
后来小鱼的朋友邀请它去大江游玩,小鱼虽然有些害怕,但也很好奇就一块跟着去了。
到了大江,发现大江更可怕,但有了之前的经验,小鱼没那么害怕了,而且它发现它游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强壮,它还发现大江里有更多的不一样的鱼。
儿子说,这回有鲨鱼了吧?他会被鲨鱼吃掉嘛?
我说,他会拼命的跑,躲避被鲨鱼吞进去,但有时候也会被吞进去,然后又被吐出来了。
孩子说,鱼太小了,鲨鱼都不吃。鲨鱼旁边有时会跟随一群小鱼群,鲨鱼根本不吃他们。
是吗?我还真不知道。
小鱼逐渐适应了在大江里的生活,而且他开始有自己的梦想,他想我要在这多锻炼,强大自己,有一天我要游到大海里去。(继续编,其实也不知道要说啥,就想到小溪是小时候幼儿园,小河是小学,现在是初中,总得有个未来吧,就往大海扯)
孩子说,停,淡水鱼到海水里无法生存,只有死路一条。
我继续胡编,它是两栖鱼。
孩子说,海水鱼到淡水里也无法生存。
我说,那他以后要到更大的大江里去。
孩子说,大江里也会有鲨鱼。
我说,对,但是鲨鱼发现这条小鱼跟他看见的其它小鱼不一样,它有它独特的亮点,鲨鱼想和这条小鱼做朋友。
(感觉至此孩子不再纠结会不会被鲨鱼吃掉)
这时孩子已经在穿外套准备上学,我说,这条小鱼还会在大江里遇到更多的暴风骤雨,我们后面还可以再想想,继续讲。
孩子高高兴兴的去上学了。
其实我并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早晨看孩子吃饭兴致不高,我只想试试看看能不能调动下气氛。
我想过昨天刘老师讲过类似一个成长的故事,我知道我的孩子也是卡在这里,从小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过度代办,让孩子面对外面的世界内心充满恐惧的,他以前经常跟我说特别想回到小时候,回到幼儿园,没有压力,没有作业,没有责任,孩子知道回不去了,所以他在小学的生活很纠结,也痛苦,也逃避,现在到了初中有些好转,但还是小心翼翼的。
我没想到小鱼的故事真得引起他的兴趣,而且我感觉他一直对鲨鱼的耿耿于怀也是他对外部强大力量一直心怀恐惧,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的隐喻,我相信他和小鱼有了一种链接,像是面对未知充满恐惧的外部世界找到了知音,有了一点点安慰。
我也没想到自己这么胡乱编造,写下来也是一个像模像样的隐喻故事,很多事不是我们要有多么充分的准备和时机才能去做,有时候随时随地就可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