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于精神
看到精神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一部片子,叫特蕾莎修女。在这部片子里我们会看到这位印度的修女,是我们人类活出最高精神状态的一位典范。
在他充满爱的眼神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化解一切贫穷、绝望、仇恨和对抗的力量。我觉得他仿佛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接近他的人都不自觉的感到喜悦和希望。那在看这部片子的过程当中,我会感受到特蕾莎修女内心很深的那份笃定和力量。不管是面对怎样的困境和挑战,或者人们对他的误解和攻击,它都能够守住自己的心。
我想这份力量就源自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自己内心一个很深的连接。所以当人面对生活的痛苦的考验的时候,精神的力量会带给她永远的支持、滋养,会带给他生命。
所以我们会看到,当精神的力量被点燃的时候,生命就会活出一种极其高级的会充满着爱与希望,可见精神对于一个生命的意义有多么重要。
那当精神胚胎开始进行完整的成长时,他的第一步要从身体开始,然后要经历、情绪、感觉,最后流淌到心理,然后他会整合出认知,最后他要升华到精神的这个部分,那只有生活到精神这个部分,自我才真正地为实体化的确定下来。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从小在他的成长过程中 ,一轮又一轮的经历这样完整的成长,就意味着,他每一次都能够从身体到精神,实现精神胚胎的实体化,那么这个孩子从0~18岁整个成长的积累最后就会实现生命的第2次诞生,才能够创造出一个有独立尊严,力量,无限的创造力和可能性的自我。
与此同时,他会得到精神极大的支持和引领,也会拥有巨大的爱自己、爱他人和爱世界的力量。
书里边节选了小鹿斑比动画片里的对话。
让我们会看到斑比在处于孤独和痛苦当中,母亲的引领有多么的重要。小鹿斑比的妈妈不幸在一次猎杀中被打死,现在朋友们都走了,斑比孤单的在雪地里睡着了,逐渐进入了梦境,远远地,他看到了妈妈奔跑过来,母子相拥,斑比说,我好想念你啊
妈妈说,嘘,乖,一切都会没事的。
斑比问,你为什么一定要走?
斑比妈妈说,森林里都有它的时节,一物灭亡,另一物生长。也许不是他原来的
的那个生物,但依旧是美好的新生命。我们看到,妈妈没有沉浸离别的伤感和痛苦中,用这样精神的语言,万物都有时节,带孩子离开离别的痛苦。
当妈妈把斑比带到这样的世界里时,我们会看到痛苦与孤独被精神之光所照亮,生命走向了更宽广的世界,在这个更宽广的世界里会有力量、有爱、还有诠释了的万物法则的开阔,生命与生命之间即使米阿奴地分离仍然有那么深的连接,我想这一刻孩子的内心一定是安全笃定,并充满希望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成人对孩子的精神的引领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孩子在经历自己内在的过程当中也很不容易,会有很长的时间,他要认知 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的内在要进行很大的痛苦,很长的时间去整合,那在经历痛苦的过程,我们首先要允许孩子在这个里程当中独自走完这个整合的过程。
很多家长往往会不自觉直接告诉孩子事物背后的真相,或者看他太难过了,就代领他走这个心理过程。那这时候我们就破坏了孩子,整个内在成长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尤其是认知到精神的过程,一定是孩子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完成这个历程,一旦孩子有一次完成了这样的里程,他就会获得一份巨大的自信。
因为是他带着自己从痛苦、从迷茫、从无助走到了希望、走到了光明,走到了爱和真相当中。所以这样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会产生一份巨大的内驱力,带着孩子在继续探索自己的旅程当中,不断的拥抱精神,和精神共创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
文中有一个例子,诠释了这样一个过程,小小和乾乾约定交换玩具,可是乾乾每次问小小玩具带了嘛,小小都骗他,最后,乾乾得出结论,小小是玩伴,但不是朋友。
乾乾的父母就是用在一旁爱孩子,倾听孩子的方式,给他空间和时间,自己去体验事情。
所以我们在整个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爱、理解和倾听。第二件事情就是给她自由,在他整合自己痛苦的空间当中,给他自由,在他内心经历折磨和痛苦,不断的体验内心所经历的这些感受的过程当中,允许他这样自然的去经历,最后生命就会自然的流淌!
分享文中的一段话:人天生就有对事物背后的本质有本能的兴趣和好奇,继而对事物内在的法则的把握,有着一种发现之后的激情、兴奋和喜悦,并会产生再度发现的 内在驱动力。一旦走上这条道路,无论你是儿童还是成人并没有什么图。不同的是,儿童入股不被破坏,天然就如此,因为他们源于此,这就是精神之道。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怎样和孩子共享与创造精神成长的环境
儿童是精神的贵族,儿童天然拥有精神的风范与风格,这一点我想大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体会,比如孩子会说精神性的语言,非常美的事物、很投入、很专注,长久的沉浸在其中。
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和他的表弟在一起,孩子想和表弟互动,说的第一句话是,弟弟,你看外面的夜景好漂亮啊,我很欣慰,一方面因为感觉到他吸收到我喜欢看风景的习惯,一方面也惊讶于 当他想与他人互动时,首先观察到的是精神生活。我想这也是一种对孩子精神生活的濡染,我喜欢欣赏大自然的风景,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带领孩子去发现自然的美。
而精神建构的核心方面是音乐、绘画、书籍、DVD
关于音乐,孙玉雪老师他一天比做成一首交响乐,然后这样写道,早晨起来是开始一段精神生活还是先做家务,它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它可能在漫长的童年形成孩子一生的习惯。就好像一天是一首交响乐,早晨的序曲要尽可能美一些,
回想以前,当我早上起来,拉开窗帘,有阳光照进来时,我整个人都会觉得精神满满。
所以,我们可以做的是,比如说早晨起床,先拉开窗帘,让屋子明亮起来,然后让窗外更广阔的空间跳进自己的眼睛,去唤醒自己的视觉。然后大声放一个舒畅轻快的音乐,再去唤醒自己的耳朵,让音乐充满整间屋子。所以我们从清晨醒来就有意识的在照料生命的内在感受,照料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点还是很重要的。
书中一张小小的表格的建议,在这个表格里面,它分成了三个段落的早晨、中午和晚上,它提取了三段很重要的亲子时光,那让我们在这个里面可以共享的一些精神生活。
[if !vml]
[endif]
里面还列出了一些光碟的名称,以及几个很棒的演唱会的名称。在于我们是否有意识的去寻找和去使用。
比如说那个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其实都有,不论是表演者的肢体展示,还是那个舞台效果,以及它的背景音乐,还有配合主题设计的那些故事线,真的都美得非常震撼,所以我们就是要有意识的在自己的生活里面去寻找这些内容,感觉的非常多,还有我们的孩子喜欢的雅尼音乐会,他的现场的感染力非常棒。
而有很多成人依旧会质疑,儿童真的看的懂那些名画,听的懂那些钢琴曲吗。
儿童是用感觉在听,感觉听懂了,心灵就听懂了。
我们为什么会看到婴儿时,吻孩子的屁股,吻孩子的脚丫,因为出生的婴儿与精神融为一体,让成人向往渴求。
往往是成人,已经被物质世界所染指,忘记了去到达自己的精神世界。
比如下面这张图:是梵高的《树根》
[if !vml]
[endif]
12名成年人中,有10人反映他们在中看到了一个“人形”(事实上,这只是一棵树根部的草图),而9名儿童中,只有2人看到了这个“人形”。
人们习惯从自然图像中找出人形、人脸或动物的形状,这次的实验结果也与之相似。”而在儿童群体中,这种倾向并不存在,表明“这种模式主要是由自上而下的因素http://www.ecare365.com/
驱动的,比如预期或经验使然。”
由于儿童的这种预设心理还不成熟,显然他们在看待艺术作品时,视角更为新奇,先入为主的观点也更少。某种程度而言,成年人是否已经失去用心直接感受作品的能力
第二个阅读关于书籍,阅读,但凡有持续睡前阅读的家庭,一定都已经发现,收到他后面的礼物。
阅读带来的精神享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拥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个阅读不仅是阅读,它包含了做父母自身的阅读习惯。家庭阅读,还有亲子阅读,还有孩子独立阅读的空间。让阅读成为习惯,而不仅仅停留在我认为这件事很重要,所以我让孩子去做。
第三个就是看好的片子,DVD经典影片不仅有美丽的画面,动人的语言,流动的故事,经典的语言,美好的精神,而且对孩子而言,他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加直观。
精神生活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瞬间。比如说在家里面的环境布置窗帘的颜色,餐具的摆放,以及和孩子一起去,看音乐会,看画展。给孩子看好的动画片,这些活动都能够在给孩子很好的滋养。比如说我们和孩子一起为某个房间选一盏灯,选个什么样子的灯,然后灯光是什么颜色的呢?选好以后放在哪个位置呢在。也可以给墙选一幅画,挂的地方是高一点 低一点。
所以和孩子一起共创的时候,不要把他当成活,匆匆忙忙的去做,而把他当做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带着意识和感觉,投入精力,带着呼吸,慢慢的让孩子充分的参与进来。
生活仪式
书中写到,每个月我们的孩子都会得到一张奖状,奖状的内容都会告诉孩子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情。从这件事中老师看到他什么美好的品质,比如其中一个勇敢奖是这样写的,强强有很多种行为都可以被称为勇敢。而当那位愤怒的老者大发雷霆时,你代替大家说的那一句,对不起,从另一角度诠释了勇敢的含义。人可以勇敢的面对危险或困难,却不一定可以勇敢的面对错误,谢谢你让你的行为激励了我们。我们把这份勇敢奖颁发给你,因为你当之无愧。就是日常生活中透过一些具体的事件,帮助孩子去看到它自身的品质,这个是非常棒的。
如果孩子们的内在品质始终受到关注,始终被发现和认可,孩子的精神就会被彰显出来,整体的素质就会提升!站在你面前的孩子就是一个健全的孩子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或者一个单位,这样的仪式都是很重要的。所以那它也不仅仅局限于这样的仪式,比如说我们可能为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一起去庆祝,为家庭成员一次小小的进步或者成功去庆祝,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存在对于这个家很重要,也知道家人的什么品质是这个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帮助孩子建立这些概念,对一个学期的开始和结束庆祝,它会让我们体会生活成长的节奏,体会生活的丰富性,会不断的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互动
那除了这些以外,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互动,比如说我们和孩子是怎样交流的?语言的内容是什么?我们用怎样的意识状态和环境里的其他人相处,这就是孩子获得精神营养的一种文化环境。
如果他的环境当中的人都非常轻盈,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与他人相处的方式都很一致,所表达的语言都是直指内在的,真实美好善良,那么孩子就会得到环境中的成人再给他精神的滋养。
[if !vml]
[endif]
这里我举一个安长喜老师的故事,一次我在街上走路,这时,一位骑着自行车的爸爸刹车停在了我的身旁,车后座上坐着一个女孩。女孩看上去10岁左右,从穿着上来看这是一对普通家庭的父女。不知道他们之前在谈论着什么,只听见女孩发出一声感叹:“那为什么天和地离得这么遥远呢?”
听到女儿的疑问,爸爸侧过身来,一只手搂了搂孩子的肩膀,停顿些许,说:“其实天和地并不遥远,在大地上方的一指间便是天空。”
爸爸的话音刚落,一旁的我,感觉一下子被爸爸的语言击成了碎片并停滞在那里,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好久不愿离去。
那位爸爸的话不仅在说给他的女儿听,也让一旁的我听到了。那一刻,那句话,瞬间把我拉进了另一个空间,让我在这个空间放下了已知和经验、放下了审视和评判,甚至感受到“我”的不存在。
这位爸爸语言背后的精神和爱,像一股暖流一样包裹着他的孩子,同时也包裹了我,让我对生命心生敬畏并深深感动着。我感觉到爱在父女之间流动,感觉到了智慧,感觉到了平实生活中的精神之光。
当你觉得你在为孩子而做时,你就将精神尘封起来...
精神生活是什么呢?我想,这对父女之间的对话就是一种精神生活;而我这个旁听者的体验也是精神生活。这种精神生活不是虚假的,而是就这样真实地发生在生活中。当我们内在有一份对精神的向往和敏感,不断有这样的体验和觉察时,我们的精神就会不断地被唤醒,生命内在的结构逐渐变化,从而生活的模式也将改变。
现在,许多父母开始有意识地去做,去为孩子创设精神生活的环境。我想说的是:与其说如何去做,还不如说如何去发现。当你用自己的生命去发现的时候,你自身对精神就有了一种需求和了悟。当我们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的时候,你会觉得你是在为孩子而做,你是在为他人而做,这样就会将自己生命里所拥有的精神尘封起来。
实际上,作为人的存在,我们天性就有着对精神的需求和渴望,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唤醒自己生命内在封闭的这部分。当这部分被唤醒了,我们就会随时随地发现并体验精神生活,而不是隔离它,寻找它,制作它。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文字,人类成长初期精神的需求总是从感觉开始,体现在日常生活对事物选择的倾向上,成人会去看音乐剧、谈哲学、交流一本书,这是成人的精神生活。当儿童所有对精神的追求都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比如一盘苹果,在儿童完美敏感期的时候,他总是会挑最红的、最漂亮、最大的、最完美的那一个。如果你给儿童提供两个环境,一个更有美感,一个更差一些,儿童的敏感度就会立刻到来,会确定的选择更好的环境去待。此外,儿童对动物植物的喜爱也远远超出了成的敏感度。他们喜欢养一只小狗或者乌龟,会长久观察蚂蚁,注视一片掉落的叶子。这是儿童对真实对生命的敏感。他们还会喜欢模仿自己喜爱的事物,他们喜欢扮演白雪公主或者超人,绝对不会去扮演恶毒的母后,不会选择那个面角色。这是儿童对善的趋向,它对爱的感觉也是如此敏感。会跟爸爸妈妈谈恋爱,会反反复复询问关于爱的话题,儿童在感觉系统中在生活的选择中天然的趋向于真、善、美。
这个历程细细的读过来,你就会知道,就会发现在精神世界里,我们其实指导不了儿童,我们也不敢轻易给到孩子们教会,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创造一个真善美的环境,与孩子共同畅游其中。许多时候我们能体会到,孩子其实是我们的引路人,如果我们能够跟孩子慢慢的生活,慢慢的去体会,你不着急着说要把他塑造成一个怎样的人,就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生命品质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提升。
儿童的精神生活(语言):
1.妈妈,你现在跟我讲讲生命发展的事情吧
2.妈妈,你说,自由对于一个人是不是很重要。一个人连生命都没有了,还要自由干什么?
3.妈妈,我和你的关系是一种爱的关系,我们关系的基础是建立在爱上面的,可能我是来自你生命一部分的缘故吧。
我觉得你如果和所有人都把关系建立在爱中,你在关系中就不会累了
4.人算豪华版是因为人有头脑,而且特别发达,人可以创造,只要你想到的事情,只要你花时间,想办法去做,你就可以办到,因为人有创造的能力。
这些都是从孩子们口中说出来的,很多成人才领悟到的道理,就被孩子们轻松的说出来,孩子就是精神本身。
那这就是第七章的所有内容。我们聊到孩子的精神的关系,儿童如何从精神走向自我,成人应该如何支持这个过程,以及生活中如何给孩子创造精神环境,精神生活,希望大家都可以从生活中开始发现,和意识到精神。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