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家乡一趟,心理的感受是五味杂陈,整体能量是下降的状态,为什么呢?
1.带娃和老友草原相聚好开心,酒香、景美、情浓,好不畅快。
2.酒后难受(类似一次轻型脑震荡),演变成自责和后悔。
3.低温天气和手机信号不好的情况下,车子坏在路上约4小时,打乱了去室韦的计划。后再单独返程回家的路上钥匙锁车里又一次经受室外低温考验。
4.回到爸妈家后,疫情开始严峻,打乱暑期计划,把孩子原路带回上海。
5.见到舅家的老弟和老姨,他们的生存境况不好。
6.经过艰难的说服之后(不认为需要体检和提早治疗),带爸妈体检后治疗。
7.价值观的不一致。我要生命有限的长度中尽可能精彩和美好的体验,而至亲至爱的人们过得不好,你又怎么能“独善其身”呢?
以上种种引发我“悲从中来”的情绪,整体能量下降,我也做了分析,可能是以下原因:
1.酒精和作息打乱双重影响下,精力下降。
2.陷在“情绪漩涡”没出来。
第一点好调整,第二点是我目前一个大卡点。
一方面,我对陪伴我成长的亲人感同深受。我和他们有感情,看到弟弟要用健康换报酬,有今天没明天的工作和生活,也看到老姨夫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老姨焦虑痛苦又故作坚强的应对。
我想起来了小时候弟弟无忧无虑的笑容,也想起来了老姨开朗的大笑,那时候感觉物质不富裕,但是大家过的很愉快啊,也不知道是自己没关注到还是现在更敏感了。
总之,现在貌似看到了一个更加360度的全景的农村生活,真切地感到生活的艰辛,邻里和亲戚之间因为利益纠葛导致的防卫竞争以及情感的麻木和匮乏。
我也在想,如果你所见到的世界是你内心的投射,那时候意味着我的防卫以及情感的麻木和匮乏?
一方面,我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挫败。无论是我和弟弟说要始终保持终身学习改变生活轨迹还是和老姨分享杭州的同学的悲惨遭遇以及同学的转念励志进取,他们要么是无动于衷,表面说好,要么就是将信将疑,将受害者情绪进行到底。
回到上海,经过反思,我竟然不愿意从我的情感体验中走出来,我不愿意这样出来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我就没良心,这样做我就辜负了从小他们给我的那份亲情。
我也对我难过得原因进行了探索,得到的结论是:
1.比较。
怎么说呢?
如果和过去的物质匮乏相比,我发现亲戚的日子过的已经比过去好很多,饥饿和家用的各种设备短缺已经成为过去;
我和上海的人们的比较就会发现,当上海人民在追求发展的时候,家乡的人还在追求生存的改善。他们大部分的工作是体力劳动,而体力劳动最大的问题是“环境对身体有毒害”,化工厂、冶炼厂、煤矿、铅矿等都是这样。
另外和很多50-60岁同龄人比,人家拿着退休金打牌、跳舞、旅游玩耍,而他们却要疾病缠身、久卧病榻。
2.不能面对无常。
五一看父母和这次看父母以及与弟弟和老姨聊天,都会意识到一个问题:人的健康问题以及会死去的问题已经在逐渐临近,这个问题每个人逃不掉,但是在每个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我们又是那么的容易忽略。
更严峻的是:我内心难以面对无常。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的那些臆想也显得微不足道了(我希望我是有权、有钱的大人物,可以通过权力寻租和金钱解决他们碰到的困难),因为无常是绝对的,其它的都是缓兵之计而已。
好的问题是:我在这样的有点悲伤又能量低下的状态中我又能做什么呢?
经过一番思量后,可能有效的方案如下,至少这样可以让我好受和缓解:
1.通过精力管理继续夯实底层操作系统。
万物由能量驱动,人也不例外,人的能量就是人的精力。精力包含活跃的体能、联动的情感、专注的思维和内省的意志。
2.觉察到自己的执着信念。
即一旦有思想困扰就意味着我的思维方式有问题,而不能陷入到这样一种绝望地带:我的心情别人不懂,我的困难是复杂的,别人帮不到我们,最终选择自己不出“坑”,就一直呆在“坑”里无以自拔。这样是真的“作茧自缚”啦,这是十分危险的,我忽然很理解一些抑郁患者为什么会走向“绝路”了。
当然,自己实在想不通可以寻找“教练”,“教练”的独特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在觉察和行动后“破茧”。
3.保持喜悦。喜悦是一种生产力更是一种生命力。同理心而不掉进去的部分可以参考“王阳明龙场发配写《瘗旅文》的故事”
4.力所能及的行动。比如电话关心或者见面关切,甚至物质上力所能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