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 【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美】埃尔德·莎菲尔
图片发自简书App
1.当今天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时,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
2.穷人之所以会产生借用行为,是因为贫穷本身造成的。所以,我们不必在短视、财务知识缺乏等因素上寻找解释。
3.稀缺陷阱并不限于实物资源的短缺。它的根源在于对资源的错误利用,从而出现了实际的短缺。
4.当有了管窥心态时,我们就只能局部地、暂时性地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用应急心态去处理最紧迫的问题,长此以往,这种临时修补的做法就会织起一张由各种承诺构成的大网。结果,就形成了用各项资源和责任东拼西凑成的凌乱的补丁图。
5.落后一步和杂耍(持续从一项紧要任务转移到另一项紧要任务的状态)这两个特征清晰地定义了稀缺陷阱。
6.逃离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尔表现出来的警醒,而是持续、永恒的警醒——一种在任何时间里都能抵御所有诱惑的能力。
7.在我们不断进行自我控制时,自我控制力很可能会被消耗掉。意志力在频繁使用后会变得疲劳。
8.为了远离稀缺陷阱,仅拥有比寻常欲望更多的资源是不够的。我们要拥有足够的余闲(或其他一些机制),以去应对任何时候都有可能突然出现的重大事件。
9.孤独者的问题不在于他们本身是无趣或缺乏魅力的,而在于他们在自认为重要的事情上表现得很糟糕。
10.如果关注度过低,表现就会变弱;而若关注度过高,表现同样会被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