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小”和“大”的区别,我就想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一户人家,家里的两个30岁左右的成年人都在做生产线上的工人,每小时50人民币。其中一个人拥有社区大学毕业证,另外一个拥有高中毕业证。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做其他的职业,为什么要做上产线上的操作员?他们的回答实在令我惊讶。他们的大意是说"做生产线的女工可以加班,如果一周干超过50小时,那么得到的报酬相比这里的小学老师或者其他职业,要高很多"。然后,其中的一位朋友,每到周末,总会向我炫耀她这个星期工作了70多小时之类的,工作赚的钱特别多。
我有一个朋友,从来没有主动关过家里的灯,出去买东西只去质量和服务都是最好的店,而且从来都不关心打折促销之类的活动,但是学习特别用功。他告诉我,如果时间都用在节省小钱上了,哪有时间专心搞科研和公司的事情。这个朋友一年就搞出了一个专利的产品,第二年产品上市,把企业做起来,团队已经一百多人,年产值已经超过五千万。前面两个朋友就在这个朋友的公司上班。
前一种人,努力和回报是呈线性关系增减;后一种人,努力和回报是呈指数型关系增加。真的是完全不一样。
如果想做大,不要等待大机会的到来,而是需要在做每一件小事的时候就学习前人的经验,着眼于未来的大量级。
这种着眼未来的大数量级的思考方式并不容易掌握,我们来看一个对数字进行缩放,让你理解这种思维方式的方法。
我们来一起看看宇宙的年龄。时间跨度长达百亿年,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范围。
130亿年前:宇宙诞生。
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
6亿年前: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出现。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
25万年前:智人出现。
10万年前:智人迁徙到中东地区。
10000——5000年前:最后冰川期结束,农业出现。
200年前:工业革命。
百亿年太难理解,不如把10亿年缩小到1年,整体缩小后,我们得到如下数字:
13年前:宇宙诞生。
4.6年前:太阳系形成。
7个月前: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出现。
3个星期前:恐龙灭绝。
2小时前:智人出现。
53分钟前:智人迁徙到中东地区。
5——2.5分钟前:最后冰川期结束,农业出现。
6秒前:工业革命开始!
信息时代,很多事情有人做得已经很好了,这些事情不必自己再去做一遍,而是要去寻找已经做好的答案,自己拿来用就行。
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有这样的误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才是好的。这既是一种禀赋心理,也是一种过时了的状态。在以前,信息交流不变,或者问题比较简单的时候,自己独立研究有助于智力的提升。不过,在这个信息时代,从网络上能够看到很多优秀的成果,这个时候如果继续埋头钻研,很大程度上是浪费时间和智力。
牛顿说,他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情。今天也是一样,如果不知道别人已经做过这类事情,自己仍然埋头苦干,只能说是巨大到浪费。互联世界的根本想法就是资源的互补,不去利用,只能说是可惜。
此外,大与小的概念的确不同,每次换手机我都会选择最好的,最前沿的手机,为什么?因为每换一次手机会非常的麻烦,你还要花时间去适应它,那如果我是买最全球最新的手机,最起码我用个两三年,它不需要更换,而且相对来说不容易出问题。想到可以满足未来几年的需求,这样减少更新的次数,实际上也是一种节省。
我一直相信一个道理:厉害的人往往能在大局上想明白重要的节点,然后在细节上仔细践行。利用别人的成果,以及用大数思维去考虑问题,都是这个时代必须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