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了《无问西东》,这是唯一一部我走到电影院看2遍的影片,每一遍都泪流不止。
跨越百年,四代人,四个故事。而这百年,也是最高学府清华的百年史。四个故事,相互关联,通过今天的讨论,更拓宽了我看这部电影的视角。
1924年,泰戈尔访问清华时的演讲中说到:“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正是这次演讲,让一位在迷茫中探索人生意义的年轻人解救了出来,真实的面对自己的人生,他就是影片中的吴岭澜,一袭长袍,看着发榜。英语国文满分,物理不及格,却报考了理科,面对梅校长的疑问,给出了自己迷茫的答案:
“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
他和梅校长的对话,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说出这段话的梅贻校长,简直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光芒。面对时代浪潮,叩问自己的内心,不必选择迎合潮流。要遵从内心,从容而笃定。
他认为吴岭澜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一种麻木的忙碌、踏实中,而忽略了真实。
抗战时期,面对日军的轰炸,吴岭澜在云南的山洞外给学生上课。就在这容不下一张书桌的年代,他引用了泰戈尔的诗《爱者之贻》,道出了曾困扰他的问题,以及他的答案:
“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即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
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他的这次授课,影响到的是出身名门望族、西南联大就读的沈光耀。
他跪着对母亲发誓不去当兵,然而他忘不了死在炮火中的男孩,简陋的教室,甚至抵挡不住一场暴雨的袭击,学生们听不清老师的声音,全班只能“静 坐听雨”,以及空军教官的一句“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让沈光耀下定决心,不顾母亲的严辞反对,毅然加入空军。沈光耀执行任务期间,总绕道去给贫穷的孤儿们投喂食物,他投喂的食物,救了差点饿死的孤儿陈鹏;
文革前夕,陈鹏、王敏佳和李想是初中同学,三个人因想去拜会初中老师而偷看到老师被师母追着打骂,于是王敏佳和李想偷偷拓字写信,警告师母;陈鹏误会了李想和王敏佳,决定去第九研究所工作;王敏佳被批斗,一起写信的李想为了支边名额而选择明哲保身;一边是王敏佳的批斗会,一边是李想的支边表彰会。九所工作的陈鹏放心不下,赶来时殴打王敏佳的人群刚刚散去。暴雨中他挖好了安葬王敏佳的墓穴,而她在暴雨中活了过来。陈鹏带领王敏佳到了收养过他的云南小镇,自己回九所工作。去支边的李想,为了队友,牺牲在暴风雪中,而他的牺牲,救下的是在现代的职场中迷茫的张果果的父母。
现代时期,张果果是广告公司职员,忙于为奶粉公司做提案,期间认识了四胞胎的父母,给了他们希望,却最终输掉了提案,无法兑现自己说过的话;故事从张果果开始,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从张果果结束。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直到他父亲在李想叔叔的墓前说希望他“做自己喜欢的、开心的事”后,他终于放下世俗的规劝,直面内心的柔软。
当他在四胞胎的房间里为窗户装点色彩时,他是快乐的。和这一刻的快乐相比,世俗是什么,真的不重要。
分享之初,我也迷茫,我为之哭泣的是什么?讨论后我逐渐清晰,这部电影,本质上讲的是精神的传承。一代一代人在迷茫的年少时期,被点拨,被引导去叩问内心,做出适合自己的、真正想要去做的选择,不顾时代浪潮,不顾他人言语,不顾世俗评价,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而我自己是世俗之人,一直在世俗的裹挟中结婚、生子、忙碌,过了而立之年的我,只期待自己少些迷茫吧。
还是说以下我感动的点吧:
1、当沈光耀即将战死在空中,他所投喂过的那片贫瘠土地上,倾盆大雨,孩子们瑟瑟发抖,饥饿难耐。双腿残疾的神父说:“唱歌吧,孩子们,歌声能帮我们忘记饥饿,寒冷和恐惧”。于是,歌声响起,“这些离开了家乡的人,在梦中也看见幸福故乡”,伴随着那些没有鞋的小脚的特写,以及沈光耀即将投向死亡的镜头,在他经过被打死的还在降落伞上的战友时,说了一句“回家”,随后径直俯冲向了敌军的军舰、同归于尽。这一幕让我不禁潸然泪下。
2、沈光耀家境殷实家风严明,母亲只盼他平安一生,阻止儿子参军,只是让他想明白,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不是参与政治、投身军队、追名逐利。2位同学送来儿子噩耗,她没有哭泣,我泪如雨下。沈母含泪看儿子沈光耀的日记,等一幕幕场景都令我热泪不止,身为母亲的我,首先我自己先活的明白吧。
3、陈鹏,把爱情放在事业前面,爱的深沉隐忍,但是勇敢坚定。他和王敏佳的对话:“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最怕的是,掉的时候你把我推开,不让我给你托着。”世俗的婚姻中,彼此不该都是对方托底的人吗?
4、淑芬抓出王敏佳,这么恨她,只是为了给自己苦闷的人生找一个发泄口,当她发现王敏佳被打死了,自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解脱,而且她心里应该很清楚王敏佳并没有勾引自己的丈夫,害死人的负罪感、好人冤枉好人的愧疚、无力回天的深深的失望等等情绪全部集中在一起了,她跳井了。“你说要跟我过一辈子”,“你让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我相信她是善良的,不然怎么会供许伯常上大学,然而她是悲惨的,善良是世俗之人过好人生必不可少的,却不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