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国内古玩市场刚兴起那阵,有许多古董涌入市场,跟赝品混杂在一起,淘宝者如果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捡漏”的概率非常大,许多人依靠在古玩市场捡漏而发了大财,摇身一变成为家底丰厚的大收藏家。
古董不会再生,随着市场里的宝贝被淘得越来越少,买家和卖家都变得十分精明,早已摸透了宝贝的价值,那些手握宝贝的人,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会出售宝贝。如今的古玩市场,极少见到真品的踪影,鲜有捡漏的消息传出。
福建福州的王先生,就是在十几年前搭上捡漏末班车的幸运者。当初,他花一万元淘走一件宝贝,本来想着500万卖掉,没想到因故未能成交。后来,王先生把宝贝送到拍卖会,拍出了2600万的天价,一时间成为那些年最典型的捡漏事例。
王先生是福州一位年近不惑的富商,跟其他富商不同的是,他平时有把玩和收藏古董的雅兴,随着手中积攒的古董越来越多,他在江西抚州和南昌各开了一家古玩店。
2012年春,王先生来到南昌古玩店工作,当店里没有要紧事时,他就交给员工经营,自己则去附近的古玩市场里闲逛。一来看看市场的动向,二来是一种习惯的使然。
路过许多古玩店,面对琳琅满目的古董,王先生通常是一笑了之。
直到路过一家地摊,王先生仅仅对地摊上摆放的古董瞄了一眼,就再也走不动了。他索性停下,蹲在这家古玩地摊旁,装模作样地看看这个,问问那个。
实际上,王先生心中早已有了钟意的东西,只不过他假装不在意,他在意的东西是一个用塑料筐装着的破烂古籍。
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当时的预感,王先生认为这一筐古书里肯定有好东西。
他之所以假装对古籍不感兴趣,是担心摊主看穿他的心思后,趁机给他抬价或者不卖。
接下来,王先生开始了他的”表演”,他采用的是声东击西。
王先生拿起筐子里的一本古籍,翻上几页又放下,又拿起另一本翻几页又放下,如此反复了几次后,向摊主嘟囔道:你这些古籍残缺不堪,品相太差了。
事实上,王先生通过翻看几次,已经了解到这些古籍不简单,他有九成把握断定它是宝贝。
最终,王先生在摊主前买了一些其他东西,临走时,他对摊主说:老板,是这样,把你这套古籍顺便处理给我算了,放你这里,被别人越翻越来,到时开线就更不好出手了。
老板一听王先生说得有点道理,就理直气壮地说:不要看它烂,问价的人还不少。你如果真心想要,给1万元拿去,咱们就算交个朋友。
王先生心中一阵窃喜,这个价位比他预想的还要低一些,就装作不情愿的样子把它买下了。
王先生把古籍拿回家,小心翼翼地翻看,发现古籍的纸张有多一半受到不同程度的破损和污染,许多纸张要么被虫蛀了,出现了许多孔洞,要么直接掉页,尤其是前后几页,纸张破损很严重,以至于无法展开书页。
王先生初步判断,这是一套宋代古籍,价值不可估量。担心自己的判断不准,王先生又带着古籍找到几个熟识的专家,专家看后,一致认同这是宋代不多见的古籍。
在专家的建议下,王先生把每一页古籍装裱一番,然后装在精致的皮夹里,瞬间让古籍的品相提升不少。
这套古籍可是可遇不可求的稀世宝贝,王先生本来打算自己一直收藏,却因为生意失败,欠了一身债,他不得不忍痛割爱,动起了变卖古籍换钱补窟窿的心思。
2012年秋,王先生直接找到江西省图书馆的领导,说道:我手里有一套宋代古籍,你们有没有馆藏的意向?
江西省图的领导与专家鉴定之后,给出初步的鉴定意见:这套古籍是北宋《景祐礼部韵略》真迹的可能性很大,但需要国家级的权威专家做进一步鉴定才能估价。
江西省图的一些专家同时认为,这套古籍很可能是海内外的孤本,价值难以估计,如果先下手拿下,肯定会成为江西省图的镇馆之宝。
江西省图的领导担心古籍被别人半路截胡,就打电话给国家图书馆的专家李致忠先生,以及上海图书馆的专家陈先行先生,请求他们务必来一趟南昌,鉴定这套价值不菲的古籍。
李致忠和陈先行都是国内研究古籍的权威专家,在圈内影响很大,当他们听到有这样一套失传古籍出世时,满口答应来南昌鉴宝。
江西省图之所以邀请两位专家来鉴定古籍,有自己的目的,一是鉴定古籍的真伪,二是给出买入价格。他们对拿下这套古籍充满信心。
对估价之事,两位专家没有十分把握。恰好,李致忠有一位好友名叫韦力,是国内民间古籍研究和收藏的顶级专家,对古籍的市场估价常常八九不离十,圈内人都很信任他。
2012年初冬的一天,李致忠、陈先行和韦力一起来到南昌宾馆,跟江西省图、卖方王先生和父亲进行对接,三方坐在南昌宾馆会议室里协商此事。
王先生先讲述了古籍的来历,然后话题一转,说自己因为房地产生意失败,急需把古籍售卖来周转资金,劳驾江西省图的领导和专家,给古籍的真伪进行鉴别,并给其估价。
然后,江西省图的专家又把这套古籍的来历介绍了一番。
韦力听后问江西省图的领导:各位领导,这套书你们谈的卖价是多少?
江西省图的领导伸出五指。
韦力诧异道:50万?
领导一边摇头,一边缓缓说道:是500万,才劳驾各位专家前来帮我们掌掌眼。
韦力吃了一惊,这个价格在他的经历里也不多见,所以,他很想尽快见到这本书的真面目。
随后,王先生的父亲从手提箱拿出一本破旧的古籍,首页隐隐约约写着《景祐礼部韵略》。
古籍因为破旧,甚至看起来有些脏兮兮的,怎么看也不像500万的东西。
随后,李致忠向大家讲述这本古籍的历史,他说:《景祐礼部韵略》是北宋宋仁宗在景祐4年下令,由著名学者丁度在《景德韵略》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这本书本质上是北宋的《新华字典》,是书生在科举考试里必须用到的工具书。从书的材质、装订、编纂格式、文字记载、落款印记等诸多方面来看,都符合宋书的标准,是真迹的可能性很大。
王先生看到李致忠说得头头是道,就请求他给古籍估个价。江西省图的领导看到这一幕,直接回绝了王先生的请求,并请王先生带着书回避。
此时,会议室只剩下江西省图的领导和几位专家,李致忠对江西省图的领导信誓旦旦地说:这本书当是真迹无疑。
江西省图的领导们又接着询问韦力:这本书到底值不值500万?
韦力以肯定的口吻说:如果李致忠说得没有错,那么,它就是未见著录的一部宋版书,仅这一条,绝对值这个价。
江西省图一心想把这套《景祐礼部韵略》拿下,但500万不算小数目,在规定期限内,他们最终因为没有筹到款,跟这本古籍失之交臂。
实际上,韦力当时也对这本古籍很感兴趣,但他不能下手,因为他跟李致忠签过君子协定,不能横刀夺爱。
李致忠认为《景祐礼部韵略》是稀世珍宝,应该捐给国家图书馆才能得到更好的保存,只不过当时王先生急需用钱,他的想法过于自以为是了。韦力作为民间资深收藏家,本来是有实力收藏这本古籍的,但君子协议让他不能这样做。
后来,人们再次听到《景祐礼部韵略》的消息时,是在某个拍卖会上,拍出了2600万的天价。
2013年北京匡时秋拍前对外发布了一条轰动海内外的消息:北京匡时将于秋拍拍出北宋《景祐礼部韵略》孤本。
为了给这本古籍造势,拍出高价,匡时在细节上做足了功夫。
一是出版了精美的图录,印刷了上万册,给国内外的大收藏家每人邮寄了一本。
二是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吸引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件事,制造轰动效应。
三是邀请国内十几名古籍圈的专家举办研讨会,把专家的名字们都印在海报的显眼位置。
四是对古籍估价800——1000万元。
2013匡时秋拍专场于12月4日隆重开幕,随着拍卖师锤定,《景祐礼部韵略》刚起拍就出现火热的局面,价格很快飙升到1500万。
在多位大佬的角逐下,《景祐礼部韵略》最终以2600万的天价被南京图书馆拍下,加上佣金,达到了惊人的2990万,书的主人王先生和组织方匡时,都赚得眉开眼笑。
南京图书馆拿下《景祐礼部韵略》后,对其评价道:二百年来古籍界的最大发现。
那么,这本古籍究竟值不值2600万的天价呢?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世田说道:2600万还算中肯,目前除去佛教典籍不算,传世的北宋刻本最多不会超过20部,而且《景祐礼部韵略》是最近几年的最新发现,它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新华字典》,是北宋学子科举考试的基本工具书,是可以带入考堂的,所以它的研究价值非常高。
由林世田的评价可以看出,《景祐礼部韵略》之所以很值钱,占了两大优势。
一是稀缺性。
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目前传世最早的宋书《礼部韵略》收藏在日本真福寺,内容不够全面,品相也很一般,是北宋宋哲宗年间的刊本,出版时间比《景祐礼部韵略》晚了50年,《景祐礼部韵略》的内容正好补齐了《礼部韵略》的稀缺部分。
《景祐礼部韵略》不仅年代最久远,而且内容最全面,还是目前海内外的唯一孤本,自然配得上高价。
二是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很高。
宋代学子几乎人手一本《景祐礼部韵略》,就像现代学生人手一本《新华字典》或者《汉语大词典》一样,它对研究宋代学子写文章的习惯,研究宋代诗词韵律的演变规律,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