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经常会看各类书籍,但一直苦于看完就忘,记不住书中的内容。直到最近看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后称《如何》)后,发现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对于我自己读书很有用,现总结如下:
《如何》一书将读书分为了四个步骤,暨选书→买书→读书→做读书笔记。
选书
选书是读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经济学上经常说机会成本,所谓机会就是指面临众多选择时,我们选了其中一项而放弃其他选项,这些其他选项就是机会,而这些所放弃的其他选择就是我们需要付出的成本。读书就是如此,同样用一个小时来读书,选择的书好不好直接影响到随后读书时所付出的时间到底值不值,得到的收获大不大;而且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其后的读书笔记质量。所以选书看似轻松,实则十分的重要。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选书呢?《如何》一书中给出的建议是:建立一个购书清单,这个清单很简单,只要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备注就可以。
之后需要做的就是把我们日常收集到的感兴趣的书及时记录进去就可以了,这些感兴趣的书可以来自朋友的推荐,网站的推送,订阅号的介绍等等,甚至还可以通过追踪特定作者来进行完善清单。
买书
随着互联网和物流业的越来越发达,现在想要买本书实在是轻松惬意,只要在手机或网页上动动手指就好了。但个人还是推荐偶尔去书店进行买书,网上买书固然方便,手指点几下就可以下单购买并快递到家,但却少了那种在书店的各个书架上苦苦寻找,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兴奋,少了买书的那种仪式感。
当然,个人也不太推荐购买电子版书籍,原因会在第三步的读书时有所体现。
读书
拿到书之后自然就是读书了,既然是想有效的阅读一本书。那么阅读的目的就要从单纯的输入(阅读)转变成为了输出(写读书笔记)而阅读。经常聊天的朋友肯定会有体会,只有当你想要把某个事情或者东西讲给别人的时候,才会真正的开始理解它。所以当我们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那么如何以输出去读书呢?《如何》里面介绍了一个方法,我个人把它定义为筛选三步走:
⑴ 通读:这是首次阅读一本书时可以采用的方法,首次阅读时不用过于在意作者的文字背后想表达的思想亦或自己做过多的思考,只需要好好享受首次阅读带给自己的体验即可,如果确实遇到了认为能够启发自己的或者觉得有价值的地方,可以对那一页进行折角标记。
⑵ 重读:在通读一遍之后,可以再有空闲的时候进行重读,重读并不是说把书重头到尾再看一遍,而是要针对通读时的折角页进行重读。如果读完依旧觉得很好,就可以把另一页的角也折起来。
⑶ 标记:在进行通读和重读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三次阅读了,主要针对上下都折角的书页,如果在读后依旧觉得非常有用,就可以着手用笔在书上面做记号了。
写读书笔记
读完书之后,为了之后更好的输出,自然要写一些读书笔记。《如何》一书中对读书笔记做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
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是写读书笔记最基本的要求。至于能否得心应手地做好读书笔记,进而熟练地参考记录过的笔记,都是坚持写读书笔记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才能收到的效果。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的境界,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
所以,不要因为仅仅写了一句话而对自己感到懊恼,即使只是记录一个读书日期,从某个侧面也让这本书成了一次看得见且实实在在的体验。
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所以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也要彻底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写读书笔记不是为了参加考试,没有必要拼命去思考“书的作者到底想要传达什么?”,而只需要关注自己想关注,现阶段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换个角度来说的话,就是读书笔记不要找让你觉得“应该这样”的文章,而是去找那类“看了之后茅塞顿开,原来还可以这样”的内容。
既然是读书笔记,那么自然会有摘抄和自己的感想。怎样区分哪个是摘抄,哪个又是自己的感想呢?《如何》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方法。
要坚持摘抄和评论并存的记录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方便自己重温,所以具体的步骤就应该是:① 写上记录读书笔记的日期,例如[180507]。然后内容尽量用大一些的字体。行与行之间要留一行空白。段与段之间留两行空白;② 写摘抄与评论,摘抄部分前面可以用“○”来表示,而写自己感谢的评论时则可以在前面用“★”来标注进行区分。
除此之外,在开始进行读书笔记的记录前,可以做一些给自己增加仪式感的做法,比如去洗个热水澡、闭眼深呼吸等方法,这样可以增加读书笔记的专注力。
最后,用我读《如何》这本书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