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小康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爷爷奶奶一手照料,爸爸妈妈常年在浙江一家工厂上班。那次放假返校,小康是由他爸爸送来的,小康走在前面,他爸走在后面,两人都沉默不语。小康和他爸的表现,让我意识到父子俩可能闹矛盾了。
父子俩的这一幕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直到那天,我看见小康爸爸发的一条“说说”,大致内容是“这个夜班好困啊!”下面还有一段打瞌睡的小视频。当即一个想法从我脑海中闪过。晚自习的时候,我站在讲台桌前,以轻松幽默的语气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最近筷子兄弟的哪首歌很火啊?”“《小苹果》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那又有谁知道他们作品中有一个MV很感人”“《父亲》!”于是,我马上点击播放了《父亲》MV,许多孩子的眼眶湿润了。我特意观察了小康,结果不出我所料——眼睛红红的。嘿,别怪我这个老班煽情,其实我是有目的的。
看完MV,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眼中的父母。有的同学们站起来,没说两句就哽咽了,有的则是低头抽泣,看来计划成功一半了。“其实大家都很爱自己的父母,当然啦,父母肯定是百分之百爱你们的。只不过爱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我总结道。末了,我示意小康去我办公室。
我先是跟小康聊了聊学习以及平时与同学们相处的情况,然后聊到小康的假期生活。我终于知道了那天父子俩闹矛盾的原因了——上次学校放假碰巧赶上小康他爸工厂放假,于是小康的爸妈都回家来看看小康,毕竟聚少离多的日子太多了。到家后,一开始大家都很高兴,气氛十分融洽。然而,晚饭之前,因为小康从午饭后一直趴在电脑桌前玩《英雄联盟》。爸爸叫了他好几次,他都没有“停战”的意思。这时候,于是爸爸直接跑过去把网线拔掉扔进了垃圾桶。整个假期父子俩一直冷战。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我心里已有策略了。“小康啊,现在的你肯定很冷静,那么你能否分析一下你和你爸在处理这件事上的出发点呢?“我爸就是一点都不想让我玩电脑,也不知道那电脑买来是干什么的!一天到晚就知道叫我看书、做作业,我耳朵都起老茧了!”小康气呼呼地说着。我没有说话,安静地听他说。“不就玩一下电脑吗?而且时间又不是很长,何必把线都扔掉呢?”小康显示出一副不屑的样子。我拍了拍小康的肩膀:“或许当你看完这个之后,你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哦!”小康迷惑地看着我。
我打开手机,翻到小康爸爸的那条“说说”,点击了那个小视频。小康眼睛紧紧地盯着手机,一遍、两遍,正当看第三遍的时候,小康“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小康啊,其实不用吴老师多说什么,吴老师也不需要你多说什么了,因为吴老师知道了你现在的内心感受了,但是你爸不知道哦!”我轻轻地跟小康说。“老师,我给我爸发个微信吧?”“可以啊,你对着镜头说,我来帮你录!”就这样,小康对着手机镜头说出了“爸爸,我错了,希望您能原谅我,我保证再也不玩《英雄联盟》了!”可以肯定的是,这句话是小康发自肺腑的。
下午下课时,小康爸爸把这段视频发在了自己的微信圈里,标题是《爱的承诺,理解万岁》。“孩子爱玩是天性,怪我做父母的欠他太多,而且管理方法又不科学,一味打压,没有好好跟他沟通,做父母的也有错啊!好在孩子能够理解我们啊!谢谢您,吴老师!”他爸在微信里如是说道。
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孩子和父母闹矛盾的情况,作为班主任,我们该如何从中“斡旋”,寻找突破口并最终化解呢?我认为班主任要根据实际,采取灵活的解决策略,唯有抓住“相互理解”这个核心,才能达到“破镜重圆”的目的。
作者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黄山文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