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卯五、由行跡差別(分三科) 辰一、徵【云何由行跡差別建立補特伽羅?】 這是第五科「由行跡」,這個「跡」也就是道,但是為什麼說「跡」呢?是過去的佛弟子、過去的聖者走過的痕跡,他們已經走過的,是經驗之談,是這樣意思。你現在也照著這個行跡去走,這樣意思。 由於他的修行的不同「建立補特伽羅」,分三科,第一科「徵」。怎麼叫做「由行跡差別建立補特伽羅」呢?辰二、釋(分四科) 巳一、標【謂如所舉、如所開示補特伽羅,依四行跡而得出離。】 這下面第二科解釋,先是「標」。「謂如所舉」,就是前面說出來有十七種補特伽羅。「如所開示」,每一種補特伽羅的相貌,「開示」那麼多的補特伽羅的相貌。「依四行跡而得出離」,雖然是那麼多不能超越這四個的範圍,總是在這四個範圍之內的。「而得出離」,出離一切煩惱,出離三界。巳二、徵【何等為四?】 這一句話是「徵」。下面第三科是「列」。巳三、列【謂或有行跡是苦遲道;或有行跡是苦速道;或有行跡是樂遲道;或有行跡是樂速道。】 「謂或有行跡是苦遲道;或有行跡是苦速道」,這個「苦」有「遲、速」;都是「苦」而有「遲、速」的不同。「或有行跡是樂遲道;或有行跡是樂速道」,都是「樂」,但是也有「遲、速」的不同。「苦」有遲、速,「樂」有遲、速,加起來就是「四行跡」。這是列出來。 下邊第四科解釋,分四科,第一科解釋這個「苦遲道」。巳四、釋(分四科) 午一、苦遲道【當知此中若鈍根性補特伽羅,未得根本靜慮,所有行跡,名苦遲道。】 這裡面若是屬於「鈍根性」,他這個人不是特別地認真,就是不能吃苦頭,愛著這個身體,辛苦一點不可以,這樣子去栽培信進念定慧的時候,栽培得不圓滿,就是鈍了一點,「鈍根性」。這個人「未得根本靜慮」,他沒能夠得到色界四禪。這個鈍根性的人沒得色界四禪「所有行跡」,「名苦遲道」,他的修行叫做「苦遲道」。沒得色界四禪就沒有輕安樂,所以叫做「苦」,他修行的時候很辛苦。這「鈍根性」的人就是慢,修行的時候就是慢,人家一天就把事情做完了,他要十天也可能還沒做好、是慢,所這叫做「苦遲道」,就是這樣意思。午二、苦速道【若利根性補特伽羅,未得根本靜慮,所有行跡,名苦速道。】 若是「利根」人,這個人根性利,他的信進念定慧、他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利的,就是特別的銳利,像那個刀非常的利。這樣的人「未得根本靜慮」,他的因緣就是這樣子,也沒得到色界四禪;沒得色界四禪也就「苦」,沒輕安樂。「所有行跡,名苦速道」,他在佛法裡面修學聖道,他會快一點,因為根性「利」所以叫「苦速道」。 這個「苦、樂」約得、沒得四禪說;這個「遲、速」約根性利、鈍說,是這樣子。午三、樂遲道【若鈍根性補特伽羅,已得根本靜慮,所有行跡,名樂遲道。】 這是第三科。說這個人是「鈍根性的補特伽羅」,但是他已得色界四禪了,這個人也是很特別,很不容易能得到色界四禪。得了色界四禪,他在四禪裡面修學聖道,「所有行跡,名樂遲道」,但是根性「鈍」的關係,還是慢一點,所以這叫作「樂遲道」。午四、樂速道【若利根性補特伽羅,已得根本靜慮,所有行跡,名樂速道。】 這個是最第一名了,他是最快的了。辰三、結【如是名為由行跡差別,建立補特伽羅。】 這裡這個「跡」,我剛才解釋;就是在道路上走,走過去以後…,過去的時代的道路是泥土的道路,所以走過去就有腳的痕跡,叫「跡」。說過去的修行人已經這樣修行過,四念處、四正勤、乃至到八正道,這就是修行的道路,這是一個解釋。 還有一種解釋;說那個人他在什麼地方住?不知道;但是從這個道路上的痕跡,可以找到他在那裡住,這是一種解釋。說是諸法的真理你不明白,但是從這文字上去就可以找到那個諸法的真理,這文句就是「跡」。 諸法的真理;這個《法華文句記》荊溪尊者說是「理無獨立之能,事有顯理之功」。我是很久很久不明白「理無獨立之能」這句話;後來不敢說是明白,就是可以解釋這句話;這個真理它不能自己顯示出來,自己不能顯示出來它的真理,要假借各式各樣的文句,各式各樣的事相;這鳥在那裡叫了一聲,這是有事情,你明白一件事情;看到花開了花落了,從這裡明白一個道理。就是要從這些事相上,會明白事情。就是聖人說出一句話來,「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就是一個「跡」,從這個「跡」就明白那個道理,這是又一種解釋。這裡呢,那麼解釋也可以。(201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