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偏爱孙子乾隆,将乾隆带回宫中亲自抚养,祖孙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乾隆在位时期,也特别偏爱一个孩子,并将他带回宫中亲自教养。不过这个孩子并非乾隆的孙子或子侄,而是一个外戚,他就是大清赫赫有名的武将福康安。
乾隆毫不掩饰对福康安的特殊偏爱,将他视如己出,亲自为福康安的仕途架桥铺路,更特赐他宗室皇亲才配享的“贝子”、“郡王”封号。
福康安以一个外戚身份,却享有乾隆如此特殊的爱护,引得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不胫而走,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
皇帝的绯闻总是最具关注度,加上野史、小说家添油加醋的创作发挥,乾隆和福康安的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
福康安本姓富察,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孙子,经略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的第三子,孝贤皇后富察氏的亲侄子。
乾隆是个非常专情的皇帝,一生最爱的女人就是孝贤皇后富察氏。乾隆和孝贤皇后先后育有永琏和永琮两个嫡子,但可惜两个孩子未成年就早夭了。孝贤皇后痛失爱子悲伤过度,以致身体孱弱,不幸病逝于东巡途中。这成为乾隆心中一生都无法平复的伤痛。
福康安小时候非常聪慧可爱,乾隆第一次见他就很喜欢。这个孩子让乾隆想起了自己早殇的两个嫡子,乾隆没有机会看到爱子长大成人,是自己人生一大憾事。
聪明伶俐的小福康安多么像永琏和永琮啊,乾隆仿佛看到了孝贤皇后对侄子殷切的期望,这种复杂的感情,让乾隆决定将福康安接入宫中抚养。
皇子永琏和永琮无福消受的父爱,乾隆统统给了福康安。在乾隆的特别关爱下,福康安的仕途顺风顺水,飞速畅行。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三岁的福康安承袭云骑尉,授三等侍卫,命在乾清门行走。这在今天也就是小学刚毕业的年纪,但福康安已经开始步入仕途。
仅仅过了两年,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福康安就升为二等侍卫,命在御前行走,开始当乾隆的护卫跟班。
一年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升为一等侍卫。又过了一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七岁的福康安成为户部右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
户部右侍郎在清代是从二品,相当于今天的中央财政部副部长,而此时福康安才十七岁,不过这只是乾隆对福康安仕途规划的第一步。
福康安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傅恒是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而且对乾隆十分忠心,为乾隆的“十全武功”做出过突出贡献。先后指挥过平准噶尔、大金川、缅甸战役,是乾隆早期的得力干将,可惜英年早逝,而福康安一举一动颇有乃父之风。
在乾隆的关爱下,福康安享受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文化课成绩自然十分优秀。福康安特别喜爱兵书、弓马娴熟,可谓文武双全。
傅恒病逝后,乾隆更是把自己当成了福康安的家长,福康安的仕途开启了“加速度”模式。
福康安带兵首战就是平定大小金川再次作乱,乾隆安排了名将阿桂给他保驾护航。这一战打得异常辛苦,历时五年,最后以清军大胜结束。
大小金川战役是乾隆“十全武功”中最烧钱的出兵之战,耗时长、花费高、伤亡大,乾隆损失了多名大将,最后是阿桂出马给战争画上了胜利的句号。
福康安是在阿桂挂帅后才加入战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乾隆的安排保证了福康安出师必胜。当然,福康安也没有给他的皇帝姑父脸上抹黑,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通过平大小金川之战,乾隆看到了福康安身上的军事才能。此后,福康安几乎逢战必出,乾隆四十九年,帅军平甘肃民变,乾隆五十二年,领兵赴台湾平林文爽起义,乾隆五十六年,入藏征讨廓尔喀。当然,有乾隆在,福康安每次挂帅出征的兵马配置都是高配,务必保证福康安出战必胜。
伴随战功的累积,福康安的爵位封号逐步攀升:从最初的云骑尉到嘉勇巴图鲁,再到嘉勇男爵、嘉勇侯爵,直到加封忠锐嘉勇公。
福康安的仕途更是一路开挂,从乾隆四十二年担任吉林将军伊始,历任盛京将军、云贵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到乾隆五十一年担任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年仅三十二岁的福康安在九年的时间里遍历疆臣,出将入相,成为乾隆皇帝的股肱之臣。
按清代定制,异姓爵位共二十五等,最高一级便是公爵。三十二岁的福康安在这个领域里的封号已经到顶了,乾隆真是把符合条件的所有封赏都给了福康安。
乾隆六十年,按计划,乾隆准备在这一年退休,将皇位让给儿子。但就在乾隆准备卸任之际,湖南、贵州一带爆发苗族起义,乾隆命福康安再次披挂上阵。
福康安又一次不负老皇帝之望,初战告捷。
打胜仗的消息传回京城,乾隆高兴之余却犯起了难。因为按照清朝入关之后的祖制,福康安已经站到了异姓封爵体系的最顶端。
想来想去,乾隆决定破格封福康安为贝子,清史稿记载:九月己未,晋封福康安“忠锐嘉勇贝子”,福康安成为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享此封号的人。
而且福康安的贝子头衔还有个特批的权限,按照清朝的规矩,普通的贝子世袭给下一代,每世袭一代,爵位都要降一等。但福康安这个贝子经乾隆特批,允许“承袭三世”之后再按例“打折”。
此举引来满朝文武的议论,关于福康安和乾隆的各种流言开始流传开来。不过这些议论远在苗疆的福康安再也没机会听到了。
由于长途跋涉和紧张作战,福康安病倒在军中,但他仍坚持继续督战,终因积劳成疾,于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病逝军中。
已经退位为太上皇的乾隆听闻福康安病逝的消息悲痛万分,下旨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并为他建了祠堂供人拜祭。
圣旨一下,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此前的贝子已属特例加封,现在死后又追封郡王,这在大清朝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郡王封号乃是爱新觉罗特权,而福康安一个外戚,却一再破例享有皇家特权,这也难怪引人非议了。
不过后来的嘉庆帝好像不怎么喜欢福康安,曾多次公开谴责福康安在军中挥霍无度,因为福康安已死,这个不喜欢只能由他儿子来承受了。
嘉庆十三年,福康安唯一的儿子德麟被嘉庆降为贝子。在这之后,德麟多次受罚,并被革职。
到了嘉庆二十四年,德麟的贝子爵位一并被革去,降为二等侍卫,并被重打四十大板,发遣伊犁。
德麟的仕途和父亲福康安天壤之别,有人猜测是嘉庆妒忌乾隆对其父福康安偏宠所致。
主要参考文献:《清实录》—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