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事件描述
前段时间,自己用手调整北汽的电动车左后视镜,意外发生了,连接处脱落。后来咨询客服维修,得到的反馈为:“非外力损坏,在保修期内,免费维修;外力损坏需要花钱维修。”我看了看连接处,都是磨损的痕迹,没有折断的痕迹,因为车还在保修期内,所以认为应该免费维修。
后来找就近的4S店咨询,接电话的师傅给了我另一手机号让我咨询有没有货,我咨询后说店内没货,说要预订,我就等了好几天。上周四的时候终于到货了,我到店里填了维修单,负责的师傅问我:“是花钱的还是不花钱的?”我回答:“保修期内,应该是免费的。”再后来,开着我的车进入维修部给我做了更换。
重点来了,更换完新的后,突然说要收费740元,但从开始咨询到结束,都没有说过要自费维修,让人很疑惑。沟通后,得到的反馈为:“因为镜子外有划痕,所以判定为外力损坏。”我回复:“划痕时间跟损坏时间根本不是同一天,而且里面没有折断痕迹,请给我检查下里面哪里坏了,维修坏的也可以。“4s店维修人员:“我没拆过里面,不知道怎么维修,只能更换。”再后来,如果不交钱,就强行把新的又给更换下来,我与官方客服沟通后也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这样的结果这是感觉很搞笑,可能因为愤怒,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下一辆车,绝对不会再买北汽!
02案件分析
当在静下来回顾这个事情的时候,感觉这个案例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商业分析案例。
案例中,从用户角度来说,比较关心的是:1、维修价格;2、维修时间。因为有时候修车需要等待几天,这几天就不能用了。3、服务感受。
而4s店在整个流程中,根本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去制定相应的服务流程,或者根本没有服务流程。1、从开始沟通就忽略了最关键的价格问题;2、强行把新的又更换为坏的,这种操作,让我想起了前两年一个渔船捞尸体,不给钱就不给捞的新闻。这让用户是什么样的感受?3、让我找官方400电话去投诉,那4s店不代表北汽形象吗? 4、每次在维修等待时间,没有任何服务。如果4S店有调研人员,问问老顾客使用感受,或者销售周围还有没有买车的同事,不是对4S店来说是一种增值的业务吗?5、维修人员专业提升问题。每次修车给我的感受他们只会更换新的部件,说不出旧的哪里坏了。
我记得在买车的时候,销售是那么热情,但是北汽的车小毛病真的不断,而后来每次去维修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总是有种爱答不理的感觉。
总结一句话,缺少规范的服务流程,导致用户体验极差。
03用户体验将会成为很重要的产品
这里想到了餐饮界的海底捞,海底捞的价格现对于别的火锅其实是贵一些的,但为什么人流量还总是那么高,每次去都要排队。我作为顾客,每次去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打心里乐意去花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金钱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敏感,现在更多的已经注重精神层次的感受,“服务”其实就是一个产品,而且在未来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而且,同类价格上选择多样性,比如你买个20万左右的车,可选择品牌太多太多了。
再想到自己及身边的一些变化,现在很多同事已经陆续把车换成好车,买东西也到大商场买,哪怕贵一些。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服务保障。再比如,最近几年知识付费越来越火热,其实很多资料是可以从网上找到了,但是很多人为什么愿意花钱去买,因为用户体验好。
人真正宝贵的是时间,极好的用户体验会让人感受到时间花的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