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激荡三十年》1990-250
从1978年开始改革后,中国私营企业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甚至连生产许可都不给批准,在磕磕绊绊地走了十二年后,中国企业改革终于完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产权清晰化。
不过这一个对私营企业起着起死回升作用的结果,却有着一个尴尬的起源,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并未完全成型,行政手段对市场的巨大干预导致企业家将企业挂靠在乡镇集体上,为的是寻求保护,或者是追求政策红利,因为当时私营企业仍然不被认可,当企业挂靠在乡镇集体上,他才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出身。
但这些企业在挂靠之后,接着集体的表皮获取了许多应该由真正的集体企业所获得的利益,导致国家的扶持政策、资金等补助不能及时到位,起到准确的效果,所以国家打算开始清理这些挂靠的企业,而清理的方法就是界定两者,确定他们哪些是集体的哪些是私人的,换言之,这番清理明确的企业的所有权,让企业的管理者也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明确的企业的权属。
当企业的权属明确后,虽然缺乏了挂靠在乡镇集体上的红利,但彼时的社会大环境对私营经济的宽容程度较之前高了许多,私营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光明正大地竞争了,加之企业产权明确,管理者同时也是企业的所有者,在管理企业时也更加尽心尽力,所以涌现出了一大批后来耳熟能详的企业,长虹、海尔、联想。
总之,在经历一番波折后,中国的私营经济的坦途正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