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7月3日,我去外地参加活动,晚上快8点了才回到北京西站。
小酒的作息习惯通常是晚上8点半左右会睡觉,我想赶在那之前到家,不然小酒可能会撑着不睡等我。
于是我从下车的人群中左挤右挤跑出了站,坐车到了小区门口之后,又是一路狂奔到了家。
当我迈出电梯的时候,看到家里漆黑一片。这是已经睡了?
我卸下了背包抓在手里,轻轻地用钥匙打开了门,脱了鞋之后,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卧室。爸爸没有陪睡,只是坐在床边,这让我更加意外。
爸爸见我回来了,把我拉到客厅里,低声跟我说:“小酒喝完奶,自己睡了。我告诉他,妈妈今天有事要晚点回来,酒酒自己在小城堡里睡可以吗?他点头了。然后我说,那爸爸坐在这陪着你,你睡吧。然后他就躺在床上,蹭了一会儿,睡着了。”
我点了点头,一脸惊讶地又走回卧室里,站在床边。他四仰八叉、双手投降地躺在床上,睡得好香。
就这么不用我喂奶、哄睡了?才20个月的小酒,以后就自己在小房间里睡了?那些小酒靠着我、搂着我、踹着我睡的日子,结束了?
我心里忽然生出了很多很多情绪,有欣慰和骄傲,我的儿子长大了。更有失落和忧伤,他这么快就不再需要我的抚慰了,可我分明还没有准备好。
原来传说中的分离焦虑,说的竟是我,而不是他!
-2-
后来,在我好不容易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接受了小酒不需要我陪伴、自己独立睡觉的现实之后,他又开始耍赖,要和我一起睡了。
于是我那些积攒了很久很久的心理建设瞬间又都崩塌了,屁颠儿屁颠儿地又接茬儿开始了每晚的喂奶、陪睡生活。
纯粹理性地分析,这对小酒的成长来说,其实是一次倒退啊,当妈的怎么还能这么美?
其实,我的高兴,不过是因为看到小酒依旧需要我,我还来得及继续享受和他相伴的亲密时光而已。可是,在高兴之余,的确也免不了会担心他的成长倒退。
这便是所谓成长的烦恼,当妈的烦恼。一方面想让他长大,一方面又舍不得他长得太快。
真是纠结啊。
然而我这所有的纠结,小酒一定是浑然不知。他只是简单地想要妈妈陪,就张手要抱;不想妈妈的时候就傻吃傻玩,不管不顾。
所以说,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感观从来都不曾对等过。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新鲜,所有都值得尝试,他们总是兴奋地一路向前,这看看,那瞧瞧。可是在父母那一头,因为一切答案早已揭晓,于是总免不了陷入担心和焦虑,这样容易有危险,那样可能有问题。
于是,每一个当妈的都是操心完孩子的吃,操心喝;操心完孩子在外面受人欺负,又操心欺负别人。
人们常说,孩子的成长便是父母的放手。如果说孩子的成长注定要历尽千辛万苦的话,那么对父母来说,放手又何尝不是件难上加难的事?
-3-
当我体会到了孩子成长的滋味之后,便对父母更多了一份愧疚。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长大?
上学的时候,嫌父母唠叨。哪天放学回家稍微少吃了几口饭,父母便要刨根问底: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遇到什么事心情不好?功课这么重,不好好吃饭怎么行?
成绩一有波动,父母就开始上思想课。不好好复习,怎么考个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去哪里找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将来怎么生活?
于是在我们的青春里,总是一边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一边觉得父母好不厌烦。所有对父母的心思,统统都围绕着怎样能摆脱他们而生。
然后等我们毕业走进了社会,尤其是当父母退休了之后,便愈发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
他们说这个东西好,我们便义正言辞地教育一番:你不懂,那都是骗人的,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他们说你该考虑结婚/要孩子了,我们便奋起而反驳: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怎么还是老观念,急什么。
我们只顾着自己成长,却没有看到自己和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唠叨与不懂,却没有体会到那背后暗藏着的所有操心和牵挂。
也许与正当年,满脑子新思想的我们相比,他们的观念的确脱节了。但是那份牵挂,却永远不应该被我们舍弃。
-4-
所谓成长,其实就是我们在有能力顾好自己的同时,可以越来越多地顾及他人。而这其中,最应该先被顾及的便是我们的父母。
每一个新手爸妈都在忙着学育儿知识,亲密育儿、无条件接纳、正面管教、PET……各路科学育儿理念一股脑儿先全副武装上。然后再看那个辛苦帮我们带孩子的父母,哪哪都不顺眼。这个不科学,那个老观念,生怕父母糟蹋了自己的孩子。
可是在我们对孩子如此上心的同时,有留意过父母吗?
他们牺牲掉了自己的晚年生活,每天笨拙地钻研着科学食谱,操着口音一遍遍地背诵着儿歌,戴着老花镜费力地学习着所谓先进的育儿理念,然后还要面对自己的子女时不常挑刺儿,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他们不是不委屈,也不是没意见,所有的接纳不过源自对我们最深沉的爱,一如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一般。
当我们一口一个老观念批评教育他们的时候,可曾想过,我们自己却也在践行着一个值得反思的传统。那就是在我们的眼里,后代从来都比父辈优先和重要。
很多家庭中的矛盾,假如我们把对后代的心思花一半放在父辈身上,就足够解决了。
如果细数小酒成长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悟,那么排在前三中,一定有一个是对父母的理解。我清楚地意识到,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家长走得绝不会比孩子轻松。
他们也许不会告诉直接告诉孩子自己有多担心,甚至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把一切焦虑掩藏在唠叨之后,弄巧成拙。
可不是。再聪明的人也会是笨拙的父母,因为他们考虑得太多,所以瞻前、顾后,所以束手、束脚。
而这一切,只有当我们为人父母之后,才能了解和体会。
原来这份爱,有多深沉,便有多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