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一来,六分之一群存在这样的问题,输出的文稿质量参差不齐。近期,有伙伴再次提起这个问题,引发大伙的讨论。
其实在六分之一群愿景和目标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强的大脑带稍弱的大脑不同的人,认知的差别是一定会有的,这与学识,阅历等都有关,这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实践,我们也可以发现,六分之一群里,有认知更高更深的同学,不同的人对不同问题的思考深度确实不一样,这是客观存在。如果六分之一社群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景,那么在前进的过程中,高认知的同学可以点播和启发认知低一些的同学。
这段话明确说明表明了,在六分之一群里不仅仅有高认知的牛人,也有认知低一些的普通人。那么在六分之一群里,不同认知水平的蓝帽输出的文章,其质量必然是有高有低的。
但是,文章质量不高的原因除了这一点以外,还有很多。一方面,就像李耕和婉莉说的,我们缺乏反复打磨的环节,毕竟好文章大都是改出来的。但我们社群除了蓝帽可以有一周时间再次进行修改以外,其他人再没有回头复盘的机会,这样子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社群的力量,我们完全可以整个社群共同进行复盘。另一方面,我们每周的选题,是完全离散的,根本没有一个核心,这不利于系统学习。因为难免会遇到自己完全陌生的邻域,这种情况下,光查资料就会花去大量时间,留给我们进行思考的时间就断了,思考的深度难免不够,输出质量自然不高。
可不可以这样:
一段时间内的文章都围绕同一个主题。
这个时间段可以是一个月、两个月,直到大家都暂时提不出问题。这样我们在这段时间内的思考就会是相互关联的。不仅有利于深度思考,也有利于学习消化成长。当然,这个主题应该是由社群成员投票选出。
当这个主题结束时,可以停下两周,总体复盘前段时间的文章。
第一周,大家对这个阶段的所有文章给出意见,一方面是从六顶思考帽的几个角度分别给出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从文章写作技巧上给出建设性意见。时间节点就放在周日24:00。
第二周,每篇文章的蓝帽根据大家的建设性意见再修改一遍蓝帽输出。这有2种情况:
1.每篇文章的蓝帽都是不同的人。那么,没担任过蓝帽的成员自选一篇进行修改,最后有两篇以上修改稿的文章,由大家投票选出修改得更好的一篇发表。
2.如果有成员输出了不止一篇文章。那么这位成员只负责修改其中一篇,多出来的文章由其他没有担任过蓝帽的成员进行修改(这项分配随机进行),最后还有没担任过蓝帽的成员,则自选一篇进行修改。最后有两篇以上修改稿的文章,由大家投票选出修改得更好的一篇发表。
福建·厦门
2018年10月30日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