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进步,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及产业结构。在遥远的过去,石器与土器等技术登上历史舞台时,就曾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距离我们较近的时代,回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那段时期,也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印证科技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强烈冲击。譬如曾被日本人称为“三大神器”的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冰箱这三项耐用消费品,以及被称为“3C”的彩色电视机、空调、汽车等。
在过去的短短20年间,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登场,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新的技术带来的是过去的人无法想象的生活。 2013年被人们视为第三次人工智能热潮的起点。自那一年开始,我们几乎天天都能够在电视、报纸以及街头,看到"人工智能”或“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这些词。
而从2016年下半年起,媒体曝光数量激增的另一个词是“奇点( Singularity )"。
使这一词闻名于世界的,是 AI 领域的世界级权威、天才未来学者雷库兹韦尔( RayKurzweil )。他曾经预言,“科技进步的速度达到无限大”的奇点,将于2045年到来。
库兹韦尔声称,奇点是一个“能够彻底颠覆人类能力”级的现象。但是或许绝大多数人听到这样的解释,对于何谓奇点、它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的。
但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切身地感受奇点的临近了。 新闻中几乎每天都会报道一些与最前沿科技相关的信息,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的实验,无人机的应用等。从这些新闻中,我们难道没有感受到,近来科技进步的速度正在一个劲地加速吗?
此外,不论是电话、相机、游戏、社交网络服务( SNS )还是个人计算机,全都被集约到了智能手机中。究竟是从何时开始,人类离开智能手机,居然已经变得无法生活了?这已不再是一个让人大惊小怪的问题了。但 iPhone 首次在美国发售,还不过是10年前的事。
科技进步的速度将不同以往一一这正是奇点临近现象的本质。
想要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本质,就必须要理解科技“指数级”( Exponential )飞跃将带来的巨大冲击。
人工智能将迫使人类失业,机器取代人类大肆横行想必有许多人,会对曾经科幻小说里オ会出现的世界和那些来路不明的家伙感到担忧吧。 我坚信,今后依旧如此。人类只有依靠科技,オ能继续创造出光明的未来。并且,试想我们能够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体验到远远超越人类花费近千年所经历的变化,这让我感到十分兴奋。
也有许多对此持怀疑态度的研究人员,认为“奇点"云云是不切实际的,至少在204年这样一个不久的将来,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我认为,对于活在当下的我们来说,是否真的会发生奇点现象,并没有那么重要。 不论奇点是否会到来,科技正朝着这一方向,实现着指数级的飞越,这是不容质疑的现实。那么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才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为了迎接必将到来的革命而采取措施,这样的说法,不免给人消极被动的印象。但是我反而觉得,正因为不知道最终会发生什么,未来才有意思。
地球上的生命用了40亿年不断进化到了今天的模样。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命的进化是没有“目的”的。人们经常说:“长颈鹿的脖子是因为要吃到树的高处的叶子,才进化得更长的。”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解释。偶然有一个突然发生变异的出生时带着长脖子的个体,适应了周围的环境(或许周围刚好有很尚的树)而幸存下来,并成功地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了子孙一这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人类这种生物,也是历经这一过程诞生的。即使今后生命还会继续进化,但其中并不会存在“理应这样”的“目的”。适者生存,并发展壮大。
作为人类,其“环境”还不仅是自然环境,人类自身创造出的科学技术也要算作他所处的环境之中。倘若 AI 和机器人会夺走人类的工作,这就好比是出现了新的天敌。这是任何生物在进化时都会出现的“环境变化”。我想去看看,未来,人类会如何适应自己所引发的环境变化,并且会实现怎样的新的进化。
要说现在人类已经完全适应科技环境了,事实绝非如此。以汽车为例,我们还不能说人类已经完全将这一科技运用到了自如的程度。日本国内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虽然比最高峰有了相当大
的减少,但是在美国,每年依然有高达3万人因汽车事故不幸离世。即使是在日本,每年因汽车事故而死亡的人数也超过了4千人。汽车,可以被称为是人类生产出的最强的“杀人机器”。
如果汽车脱离人们的双手,全部被置换成自动驾驶,通过人工智能的控制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近乎降为零,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科技的进化,也可以说是人类的进化了!这样一想,那么驾驶员这个职业被机器夺走,并不能算是人类的败北,也算不上么大问题了。 那么以长生不老为目标的医疗科技呢?最近,大量与衰老相关的论文,都公布了这样的实验成果一一实验已经将动物的寿命成功延长了20%~40%。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 Rapamycin )及同时能够有效抑制癌症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 Metformin )等药品的抗老化能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相关学会也认可了这些药物存在抗老化的可能性。此外,人们还在开展着各种各样的研究,包括能够让血液变得更加年轻的方法,以及除去高龄老鼠的老化细胞来延长它的寿命等等。
诸如此类的科技进步,让人们对于“死亡”的讨论愈发热烈。“延长寿命对人类来说是一件好事吗?”“不会死亡的人还能够被称为人类吗?”人们抛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的确,“生”与“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让人们不免觉得,“不会死亡的人”是否还能算是活着的呢,这一结论我们无从得知。由于一直以来的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成功地延长人类的寿命,而且也找不到要去停下寿命延长步伐的理由。
这并不是一个轻轻松松就能得到解答的问题,或许我们不应谈按照现有的常识去进行判断。倘若人类研发出了能够将寿命延长儿百年的科技,让人类达到近乎长生不老的状态,那么伴随这坏境变化,“人性”的概念或许也会不断被刷新。届时,人类或将以一种与现在截然不同的范式,来围绕生与死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