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156期“缝”主题文活动。
记得我十一岁时回老家,村里的一帮小姐妹来看我,第一句话就是:“会做针线吗?”当时觉得她们问的奇怪,干嘛要会做针线啊!?那时候不会想到现在的我和缝纫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次想做针线是想要一件衣服,那年我十六岁,刚刚参加工作,当了车工。而同时我的父母都去下县,我和弟弟妹妹在家。
我想要的是制服肩,上袖子,袖口有扣子的那种,因为我妈妈我奶奶给我做的衣服都是袖子和身子连一起的便服,感觉很土气。
我看到家里有一块奶奶亲手织的粗布,原白底紫色的小细条,我想用它给自己做件当时流行的衬衣。
脱下身上的衣服比划着裁剪,然后手缝。可能不是因为聪明而是我对衣服的渴望太强烈吧,居然一次就成功了。
这件衣服我穿了很久,因为粗布透气,虽然布有点厚,夏天穿也不热,后来我还穿着它拍了一张照片,那时我十七岁。
在此基础上乘胜追击,我又给妹妹做了件蓝白方格的粗布上衣,买了块白色人造棉,又买了一角钱颜料,布和颜料放在锅里煮煮,染成了灰色。
那时候有一种商店叫做“洗染店”,衣服穿旧了褪了色,花几角钱让店里给染一下色,就可以旧貌换新颜了。店里也卖染布的颜料,一角多一包,可以染六尺布。
我用这染色的灰人造棉给我弟弟做了条裤子,我弟弟穿着它上学,回家之后高兴的在房间里来回度步,自嗨道:“挣钱不挣钱,一身人造棉…”,“挣钱不多,一身哆嗦!”
十七岁的夏天我去看望爸爸妈妈。小县城也有优越性,我妈妈居然买到了一台极其稀缺的缝纫机!
妈妈中午去上班,我看她盖缝纫机的绿色人造棉不错,比划一下也够料,脱下身上的褂子比着裁剪,布片放在压脚下,用脚蹬踩缝纫机,欣喜的看到它砸出了笔直的缝线。一顿咔嚓嚓声响,妈妈下班时我已经将新衣服穿到身上了。
之后的很多年,每年春节我们姐妹都是穿着自己做的花罩衣,套在陈旧的老棉袄外面,鲜鲜亮亮兴高采烈的去同事家拜年。
后来生活更好了,用不到自己做衣服,家里的缝纫机也多年不动了,可是我还是很喜欢它,向妈妈索要了来放在我家。
最近这几年,我又开始动手缝纫了。我缝的不是平常的衣服,是跳舞的裙子。我们舞队最近排练了几个朝鲜舞,我喜欢那种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舞台效果,就在二手店淘布料,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我打算一个颜色做一个蓬蓬裙,让姐妹们穿着去演出。
这样的裙子,买一条要百多块钱甚至更多,但是做一条五十块钱用不了。于是,每天早饭后,我坐在明亮的窗户前,耳朵戴耳机听着故事,手里握着银针上下翻飞。一针针,一行行的缝着,亲眼看着手里的布料从布片变成裙子,幸福快乐不过如此了。
至今为止,我已经缝了十几条裙子了。叠在那里厚厚的一摞,看着五颜六色的它们,很有成就感。元旦,春节,我们的演出服有着落了。
今天缝纫时听到故事里的一句话很有感触,他说:“富裕不是得到的多,而是愿望少。”
是啊,我想快乐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