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消费信任,不止“315”更要“365”

3.15日,央视晚会曝光了纸尿裤、卫生巾残次料;杨铭宇黄焖鸡被曝使用变质食材、回收剩菜、后厨管理乱象等问题。从日用品、食品行业、维修平台等围绕在我们身边用到的各种品牌,让消费者看到后触目惊心。315晚会的曝光,捍卫消费者的权益,不止新闻报道,更要全年进行整治。

出现这种乱象,究其根源,是部分商家逐利心态的膨胀和道德底线的滑坡。在利益的诱导下,他们忘却了好的口碑和高品质的服务才是商品能够持续盈利的根本要求。例如被爆出的几个大牌母婴产品,一些品牌在运营初期,通过高品质和主大健康的营销理念,吸引了大量用户,消费者也是出于自己和孩子的身体健康而支付高额的费用,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各种品牌鱼蛇混杂,商家开始用残次料回收重新加工,消费者不仅没有享受到健康,还遭受了精神和经济损失。这种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让消费者丧失对市场监管的信心。

捍卫消费者权益,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政府部门搬好“守夜人”角色,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引导企业自律;消费者自身要增强维权意识,当权益受损时,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商家需要反省自身,坚守道德底线,保证商品的质量和卫生。

3.15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日期,更是国家强制整治市场乱象的一个信号,引领我们向消费者侵权行为宣战。从“315”到“365”,整个市场会越来越规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