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之坚不可摧的信仰

图片源自网络《血战钢锯岭》


1

《血战钢锯岭》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主人翁戴斯蒙德·道斯基于信仰与军营格格不入,因此受尽折磨。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信守“不杀人”的羸弱青年,在重重压力以及折磨之下,依然坚守他的信仰,最终真的成为了一名不需要持枪械的卫生员。

这份信仰更是支撑着他在极其惨烈的钢锯岭战场上,在军队已经撤退之后只身一人在危机重重的战场上陆续救下了75名伤员,创造了奇迹,让人们震撼不已。

2

信仰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戴斯蒙德·道斯的信仰就是和平主义的“不杀”。

戴斯蒙德·道斯的父亲是一名一战退役兵人,他的好朋友们都死在了战场上,战后创伤一直影响着他。他变成了酒鬼,不时上演家庭暴力。道斯和他的哥哥就是在一个经常遭遇家庭暴力的家庭环境里生活大的。家庭暴力让他痛恨暴力。小的时候曾经和哥哥打架,失手差点杀死了哥哥,他愧疚的忏悔。

我想,从那个时候开始,“不杀”的和平的信仰已经在他心里生了根。而几年后的一场家庭暴力的发生,更是让他对于“不杀”的信仰发了芽。当时父亲喝醉了酒,两个人在客厅吵吵闹闹,父亲更是对母亲实施暴力,道斯无法忍受母亲被打,忍不住冲出来反抗,最后拿着枪,上了膛指着他父亲,道斯说,当时虽然克制住了没有杀害他父亲,但是在他的心里,已经把他父亲杀了。所以他忏悔,在基督教的面前发誓他以后再不杀人。

3

当时战争越演越烈,责任感催促着道斯去参军。但是,他所坚守的“不杀”信仰和军队格格不入。军营里的人都不理解他,领导们一致认为在战场上不拿枪简直是找死,军队里有这么个人在是在是太影响士气,也不适合当兵。于是想尽办法让他屈服或者把他辞退。

在领导大力施加压力之下,道斯不断的收到排挤、嘲笑、暴力对待,有一次睡着睡着就被群殴,被打到头破血流,血染红了大半个枕头,道斯都忍受下来了。在他眼里,他就想要当一个不杀人的医疗官,不杀人,只救人。他坚定的相信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他一直都没有屈服。

4

道斯在坚守信仰的路上困难重重,道斯被多次逼问:若是战友遇到危险,自己遇到危险呢?不拿枪怎么办?不拿枪的人没办法给战友安全感,没办法让战友们信任他。他偶尔也会有迷茫,但是迷茫过后更加坚定了他的信仰“不杀”。

道斯申请假期回家结婚的时候,领导的领导突然发难,强硬地命令道斯拿起枪来证明他是一名真正的军人,否则就不批假。道斯拒绝之后因为违抗上级命令被送上了军事法庭。道斯面临着非常困难的选择,怎么选择结果都很糟糕。道斯在心里斗争良久,临上法庭的前一秒,还是更改了主意,要求无罪辩护,更加的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不杀人,我只想救人。最后关头是他父亲带来的信件解救了道斯,同意他成为一名不佩戴枪的医军。

5

上战场的时候,哪里有伤员,哪里就会出现道斯的身影,英勇而无畏,令其他人大跌眼镜。跑在最前方的己方战士受伤需要救援,但是前方一篇迷雾,根本不知道有没有危险,所有人都不敢动的时候,道斯说“我觉得我们看不见他们,他们也看不见我们的。”一下子就冲了过去对伤员进行救援。

在炸毁地方碉堡的准备过程中,大家配合着传送炸药包,不幸的是离碉堡最近的一个壕沟里的士兵受伤昏迷了,这时道斯挺身而出,冲到了碉堡下方,把炸药包扔进了碉堡里炸毁了碉堡,同时救援了伤员。

6

战争愈演愈烈,凌晨一早,敌方发起了大规模反攻,场面马上控制不住,死伤众多。他们只能请求支援,让舰队炮轰钢锯岭,敌我不分的炸弹带来的杀伤力是可怕的,他们只能撤退。没有受伤的都撤退了,受伤了的却没办法及时救治。

前一天晚上跟道斯谈过心的战友死在了道斯面前,这让道斯感到深深的无助。甚至对他自己的信仰产生了动摇,在他挣扎的时候,听到了炮声 间隙远处传来的微弱的求救声。道斯认为这是神的谕旨,上帝给他的答案。于是他不顾枪林弹雨,义无反顾的冲进了那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再一个,让我再救一个!”他一个人拯救了75个士兵,堪称传奇。

7

信仰是一盏指路灯,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只要你的信仰足够坚定,足够经得起考验,就一定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就像极致的信仰让道斯不可思议的救下了75个人一样。


(对迪每日更新)

(文字感悟为对迪原创,部分节选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与摘抄部分归原作者所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