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家长来咨询我孩子兴趣班的问题。
她说,孩子(四年级)学了很长时间的兴趣班,孩子说不想学了,而这些所上的兴趣班,都是之前孩子自己哭着喊着要上的,可是现在有时又哭着喊着说不上,当然每次说这些话时不排除她没睡醒、想玩、有点累的影响。有时家长坚持一下、强硬一下,也就又上去了。现在的问题是孩子爸说“孩子不想上就不要让上了,以后上了初中也没有时间学了”,可是这位妈妈仍然很矛盾,她说:我也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不想上了,你让她上,她也不用心。我也知道当初都是她自己想学的,可是在遇到一些困难时,她就想退缩。前段时间又是哭着喊着要学乒乓球,最终学了,现在简单,等难了时她是不是又该要放弃了。我也知道上兴趣班一般都是有兴趣—没有兴趣—有兴趣的规律。我也知道不该教她碰到困难就退缩。这些零乱的信息,我真不知道该怎样运用,怎样给孩子讲,怎样对待孩子目前的这种状况?到底该不该坚持?
其实我接受过很多家长类似的问题,可以说这些家长都是热切关注孩子成长的父母,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只为了孩子能有个更好的未来!我作为孩子的妈妈,我理解家长的心情,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在我们还没有搞清楚之前,我们就做了选择,于是遇到问题时,又无从选择。
我问了这位妈妈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家长让孩子上兴趣班的初衷是什么?
只要用心去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大部分家长都不会说:“我让他将来考十级。”“将来发展成孩子的专业。”……其实,我听到的更多的答案是,为了孩子将来有一个兴趣,丰富孩子的生活,帮孩子减压。可是,为什么走着走着,我们就忘了当时的初心了呢?
想一想当初的初心,然后再回到当下的问题,遭遇的困境可能就有新的视角、新的方式去解决了,而且是不会偏离初心。
我儿子曾经几次跟我说:“老妈,我高考之后,要学习弹钢琴,我要培养自己的一个爱好。”
我说“好啊,只要你喜欢,我送你一个钢琴。”
谁说兴趣爱好非要从小练习?从小学习的就是兴趣爱好,长大了学习的就不是了呢?只要是兴趣爱好,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
很多孩子无法坚持自己的兴趣,吵着闹着说不上了,可是家长会认为:“这可是你一开始争着抢着非要上的,现在你又说不上了,不行,这个必须坚持!”甚至有的家长说:“这个不坚持,以后学什么都很难坚持。”
于是这个时候我通常会让家长来思考第二个问题:孩子想放弃,是因为他有一些需求未被满足,你有没有在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基础上再去坚持他的兴趣呢?
孩子的成长需要满足很多的心理需求,当一个兴趣占据了他所有时间,其它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家长老师又很严厉不给好脸,这个兴趣很可能就会成为扼杀孩子兴趣的杀手!
所以,当家长思考完第一个问题后,再来思考这个问题,可能就会突破“要坚持”“这个不坚持,以后都无法坚持”的困境,而这时候想出来的方法才能是冲着如何保持孩子的兴趣去的。
当然,这里不排除家长经过了努力,孩子还是坚持不学的结果。即使这样,也不代表“因为A,就有了B”这样的思维逻辑,这是困住我们的限制性信念,要突破的是家长。
我特别喜欢李中莹老师的一句话:我既然有权利选择做的事,我就有权利选择放弃或改变;我既然有权利选择做的事,我就有权利成功或失败,同时总可以保持轻松、快乐。
我们是不是特别想做这样的人?觉得如果能做这样的人是好有力量的,是不是?可是如果放到孩子身上,我们是削弱了孩子的力量,还是增加了孩子的力量?
所以,我们如何让孩子实现有效的坚持?这是第三个问题。
我们总是期望着通过做一件事情培养起意志力,这就好似你既然选择了一条路,那就一条路走到黑吧!不能回头,不能放弃。哪怕头破血流也要坚持到底。哇~这是行军打仗吗?而且还是把自己树为敌人,跟自己死磕到底,誓死不休的架势。难道孩子一辈子都要与自己决斗吗?太吓人了!
“坚持”有好几种,一种是一次不落的坚持,还有一种就是中间可以有调整,实在太累了,就适当休息休息,然后才能更好的坚持。哪一种更能让孩子坚持?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我在减肥的过程中,真正需要面对的是体重秤上的起起伏伏,而不是一线直下的数字。如果我们抱持着“一定要一直减一直减,不能回弹”的想法,多半减肥会失败的,因为更真实的情况是,体重总会反反复复的,你接受这个现实,然后再去调整就好了啊!就像我这两天感冒,还发低烧,然后我就感觉身体总饿,总想吃,不想动,那我就顺从身体的感觉,比平时多吃了一点,也没有强迫自己出去运动。经过了两天的休养调整,我感冒的症状减轻了,体力也恢复了,对食物也没那么贪恋了。所以,有的时候,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更好的坚持,不是吗?
家长要做的是如何保持孩子的兴趣,发展出孩子真正的兴趣。但对于兴趣班,我觉得这是孩子的事情,他是有权利决定是上还是不上的,这种选择会给孩子以力量感,会让孩子在选择中更加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哪怕这是一次“失败”的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经验!
——周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