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叙事)
① 为了避免外界和孩子自己对自己进行概括化描述,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具体地叙述自己的故事,包括人物、感受、想法、行动、意图、意义、影响等内容。假如老师反映说孩子有早恋现象,家长不能简单地批评和禁止继续交往,而是可以就此展开交流:“老师反映说你和**走近了,有这样的情况吗?...我不会批评你,更不会禁止你,我尊重你自己的选择和把握。只是我想我值得你跟我分享,也有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有所指导,所以过问这个事情,希望你能信任地跟我交流。我希望一家人之间可以无话不谈。...你们是怎么走近的?...对于老师的提醒,你是怎么想的?...同学们是否知道你们走近了?...同学们目前有何反应?...这些反应会影如何响你们?...你们会如何应对同学们的闲言碎语?...你们希望这份关系怎样维持和发展?...有没有想过未来可能会自然地分手各奔东西?...如果未来有分手的可能,你想过到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以及怎样处理?...你们希望这份关系目前给你们带来什么好处?...目前的情况是否有对你们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你们会如何防止不利影响?...”
② 从具体了解来说,叙事包括什么、怎么、缘何、何人、何地、何时、频次、程度等因素。如果老师通报说孩子在班里跟同学打架了,家长不能一开始就责骂警告,而是要先平和地询问让孩子陈述情况:“今天老师来电话说你和同学闹出不开心的事情了,还动了手。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大动肝火?...在他动手之前发生了什么?...以前遇到他这样的动作你是不是有不同的回应?...在你反击之前有没有先警告一下?...在发生今天的事情之前,你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你们认为你们这次冲突是一种怎样的性质?...如果你们以后还可能会有互动,你们认为是否需要有不同的玩法?...”
③ 孩子往往被“问题故事”所困扰纠缠。所以要引导孩子发展新的故事。达成新的目标、取得新的成果,实际上就是创造一段新的人生故事。假如孩子说要跟谁断交,不妨多听听,然后正向引导:“...听起来你们之间发生了很多不开心的事情。这个断交的念头是这次才有的还是以前就有了?...以前好像没听你说起过嘛。哪些迹象让你想到断交?...当你看到(遇到)这些情形时,你做了哪些不同的回应?...你认为一段朋友交往,它的意义是什么,对于双方的好处是什么?...如果你愿意跟一个人交朋友,你希望这份友谊给双方带来什么?...你作为别人的朋友能否确保不会出现一些瑕疵或者令人不爽的现象?...当你不知不觉出现一些不当现象时,你希望你的朋友怎么反应?...所以,你是希望现在这份关系就此结束还是让它有一个新的开始?...以后你跟别人建立和维系一份新的朋友关系时,现在这份关系中的冲突现象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④ 成人也容易陷入回顾过去的故事和纠缠于“问题故事”,忽略了要创造未来新的故事和相应的有效行动。家长尤其不宜翻旧账去说孩子以前怎样怎样,而是要看到孩子当前业已取得的进步,并让孩子说说是怎么让自己取得进步的,还想让自己取得怎样的进步,对于自己的进步有怎样的感觉和自我评价。通过这样的沟通引导让孩子往前看,积极创造想要的未来。家长要坚信,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基于这样信念的亲子沟通,就能增强孩子的希望感。
⑤ 人们对未来描述得越清晰,就越可能实现想要的未来。未来愿景经过两次创造,一次是在脑子里,一次是在行动中。所以,家长不能只是对孩子当前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而是要经常引导孩子去说说想要的未来以及会如何去创造这个美好的未来,说得越具体越有吸引力感召力,就越可能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让孩子自己的梦想吸引和驱动自己持续前进,成为一个自我导航的人,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