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红楼梦》是我的哲学启蒙。没错,在我系统学习马哲之前,我学习的是中国古代朴素哲学与思想文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目前,红学界连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还是曹雪芹他弟棠村,是《长生殿》的作者洪昇还是其他人都没有定论,更不要提考据派和索隐派的分歧了。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等等。石头记,内涵是男主贾宝玉(他也姓贾诶)从女娲补天遗留下来的五彩石(一块顽石),历经十丈软红颠倒磨折之苦,最终大彻大悟,成为一块美玉,最终随和尚和道士(释和道)出家(出世)了,其实他是从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入世)以及封建礼教的道德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四大皆空了,整本书不就是贾宝玉的人生经历吗,他起先反抗叛逆封建礼教,“冥顽不灵”,但他对弱势群体爱护有加,如清澈如水的女孩子,美丽柔弱的男孩子,不管是大家闺秀、小小丫鬟、戏子、尼姑,他都真心疼惜。但在林黛玉死后,他就麻木不仁了,顺从了封建礼教的要求,去考功名了。但考取功名后走上仕途,真的是他想要的吗?考完功名后我估计他不想在红尘俗世停留了,不如跟随僧道出世,与世隔绝,变的疏离。是不是对应了现代人应对焦虑的三种方法?可见古代人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礼教道德下的束缚和压迫的应对方式,和现代人是一样的。但现代人如果能够自己当家做主了,那情况就变成认同,反对和保持独立人格、独立思想。
风月宝鉴也是红楼梦的别名,风月宝鉴在书中是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子的法器,正面能够映照出照镜子的人心中的欲望,并制造幻境引诱人进去快活,并让人在幻境中精力耗尽而死。那个幻境对人来说,与极乐世界无异,人死后进入极乐世界了。而宝鉴的背面是地狱众鬼,能引发人的恐惧和警惕,把人吓清醒,只有多看镜子背面,才能让迷途之人悔悟,从而活下去。难怪风月宝鉴的主人叫“警幻”呢,其实是在提醒人们,你们所追求的一切其实都是空幻虚妄的泡影,要时刻警醒才不会走上歧途。太虚幻境门口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假,有无的关系在此已经被揭示。
不同的读者看红楼梦,看到的是不同的内容,但都只是从其中一个角度看书中世界。书中世界如此残酷,既美又善之人难得善终,如晴雯病逝,迎春被中山狼似的的丈夫蹂躏至死,出家人妙玉被强盗掳走,下落不明,但下场估计不会好了。清朝的一部群像小说,讲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但覆盖面极其广泛,极为黑暗深刻残酷。
说白了,我们最想成为的人不是那个被掌声和鲜花环绕的胜利者,而是那个刚从妈妈肚子里出生的,无知的自己。婴儿的咯咯笑容是最纯粹简单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而且婴儿基本上也是被家长众星捧月般宠爱的掌上明珠(除了弃婴)。婴儿时期看天是天,看人是人,看世界是世界,虽然脑袋空空,但心里是圆满毫无缺漏的,是一面直观映照出世界本相的镜子,只不过婴儿不知道看到的人事物究竟是什么。后来通过学习才知道了,你我他是人类,头顶上的是蓝天白云和太阳,夜空月亮和星星……进一步学习更多知识后,发现天空不再是原来的天空,太阳不再是原来的太阳,人也不再是原来的人……一切都离我们如此遥远,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学习了哲学之后,一切问题似乎都有了答案,我们发现了自身的残缺不全,有的人最终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有的人不接受,变的自卑了。其实,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不过我们的视角和念头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