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固有认知

2022-05-11


今天听孙娟老师的晨间放送,说到了一个妈妈,突然意识到和孩子说话,要停一停,想想要说的话是否能真正起到沟通的效果,确认后再说。

家长们的固有模式就是:我是你妈(爸),心里都是为你好,想到啥说啥,有什么好隐瞒的。

可是实际上,随口而出的话,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话,会不会是潜意识里被外界操控的话,暂且不说。

就说,这话说出口了,真的是为孩子好么?真的能让孩子向好?真的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呢?

到底是为孩子好?还是为了自己好?发泄自己的情绪呢?

真得停一停,想一想,才知道。

孙娟老师提到了:愤怒

愤怒就是

我不接收目前所发生的(指引我们思考)

我现在无力改变它(将采取怎样的行动)

具体的内容暂且不说

老师提到了一个例子:妈妈看到了应该在学校的孩子出现在家里。

老师提点到:为什么8点钟孩子就应该在学校里,当然,那是学校规定,那是学习时间。

但是为什么每天必须8点钟孩子就应该在学校里。

是啊!大人上班还有个迟到一说,那么孩子就不能允许他迟到一次,休息一回么?

固有的认知

打破它

是不是有一种“啊,原来这样”的感觉

我为什么想说两句:

最近孩子很疲惫,每天写作业到11点多,12点才能上床,还睡不着。

我向她提议先写即将大考的科目,后面的科目如果过了11点就不写了,妈妈写个假条。

保证睡眠时间。

孩子也说很想睡觉,觉得怎么都睡不够。可是,她必须完成所有作业。

我问她:是什么让你觉得必须完成所有作业才能睡觉呢。(这里突然想起,要多问HOW、WHAT,少问WHY)

她说:因为不完成作业,会被在班上叫到名字,她觉得很难堪。

我的智慧不够,只能问到这一步。

我对她的那种情景下的难堪感同身受。

所以,我沉默了。没有继续下面的谈话。

后来想了想,如果我加上一句:确实很让人难堪呢。然后说说自己的当众难堪的事情,提提现在再看的云淡风轻。是不是更好?

也许是感受到了我的感同身受,

也许是真的受不了晚睡的痛苦,

就在昨天晚上,孩子终于同意我给她签了一个假条,放弃了一门抄写的作业。在11点开始准备睡觉。

这个世界上,

真的有那么多“必须”么?也许真的有,因为我们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那么是否真的要做到每一次都“必须”么?

我觉得不一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