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投资讲解教程(1)——理解入门之后,如何投资入门

一、导言

可转债道理很简单,基本原理理解也很容易。但因为计算因子相互牵绊的原因,反而很多人理解入门后,都没有投资入门。

换言之,难的不是可转债的原理,而是可转债几个因子关系之间的逻辑关系,无论是什么概念,配上几个变量相互作用,都会造成困扰。

我想写个系列教程,将可转债操作的因子关系理清楚,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

每章都不会太长,今天先说说最关键的因子——溢价率的计算问题。

二、正题

溢价率计算方式有两种,涉及5个因子:1正股价(2转股价值),3可转债市价(4转股成本),5转股价。不同的计算方式,得出不一样视角的溢价率,理解起来也不相同,虽然数字结果是相同的。

(一)最常见的计算方式:本质是可转债视角

(1)转股价值(正股价/转股价,基数:可转债面值。面值100的通常情况下,可简记为:100正转比),本质是基于转股能力,也即股性价值,来看可转债实际内涵价值。
        公式:(可转债面值*正股价)/转股价,也即:100正/转
        意义:①正股价相比转股价溢价多少,则可转债内涵价值相比原始面值溢价多少,注意此时和可转债市价没有关系。

(2)转股溢价率:可转债市价相比转股价值溢价多少。
        公式:(可转债市价—转股价值)/转股价值
        代入转股价值:价转/100正-1

(二)变种计算方式:转股视角,本质是股票视角

(1)转股成本(可转债价/可转债面值,基数:转股价,可简记为:价转积
        公式:(可转债市价*转股价)/可转债面值,也即:价转/100
        意义:转股成本:可转债市价相比原面值溢价多少,转股成本相比转股价就溢价了多少

(2)转股溢价率:转股成本相比正股价溢价多少。
        公式:(转股成本—正股价)/正股价
        代入转股成本:价转/100正-1(和第一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三)3+2个常用名词之间的关系。

        可转债价(及其正比决定的转股成本)、正股价(及其正比决定的转股价值)2者是市场博弈关系,只有相互影响联系,没有必然联系,和转股价也没有必然联系。
        转股溢价比:可转债价呈正比,正股价呈反比。如果转股价发生变化,呈正比。

上面罗列的文字虽然简单,但确实是不断理解深入之后,去除干扰项,抽出来的最核心的东西,大道至简,请大家先强行记住这条线路,为自己可转债投资的建筑立下一根柱子。

具体做法是:

(1)主要记忆第一种计算方法,用来参与投资计算。

(2)第二种计算方法,是用来和第一种计算方法对比着玩味,体会相互之间的关系,触发并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这种动作有点像没事手里玩着的两个玉石球。

(3)玩味之后,最终就适合去体会,并直接应用,最简单的本质,即:以(体现本品种两种特性的)【预定义股债价格配比】为前提,任选股债【一方现价】确定【对方内涵价值】(转股价值或转股成本),然后与【对方现价】比较得到【本品种的核心之一转股溢价率】

(4)可转债的价值从根本上讲,只有两个方面:1股性和2债性。2债性的价值就体现在(当前可转债市价下)年化到期收益率,1股性的价值就是(当前可转债市价下)相比转股价值的溢价率,也即转股溢价率,这也是所谓双低策略(溢价低市价低,市价低的本质是到期收益率高,严格来讲,两者并不一样,因为涉及久期的问题,应该叫高低策略才合适)的理论依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