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 晴
中小学包括幼儿园每年的8月30和31日报名,9月1日上第一课似乎成为常态,但今年各地开学早,之前看新闻还说会推迟几天,因为9月1日正好是周末,新闻说推到9月4号上第一课。不管怎样,马上又是新的一学期,那个参加高考15年的孩子又又又决定去复读了,记得高考前他还说今年无论怎样都要去读大学,结果录取时被退档,自己又不愿意参加补录,就又错过了一次机会,说还是决定再战一年。
之前也看过这孩子的一点新闻,没有过多关注,觉得人家愿意参加考,多少年都可以的。可是前天再次看到相关新闻时,我就特意了解了下,心情却很有些沉重起来。人生说长,好几十年乃至百多年,说短也很短,一睁眼一闭眼的短暂,而这孩子读个基础教育都读到35岁了还在和十多岁的娃儿们挤资源,这是何必呢?
人生,该放下的时候也要学会放下,这是人生智慧。有梦想是好的,但不能因梦想而变得偏执,或者是过于执念,那就有些得不偿失。网上关于这孩子的十多年高考也是褒贬不一,我不去评判这些,而是说点自己此刻的点滴感受。
这孩子生在偏远山村,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很拮据,上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他是家里的老五,他父亲曾当过乡里的老师,因为超生丢了工作。这孩子读书也不错,曾以乡里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学,不知是不是那时起,在光环的照耀下就有了一个清·华梦,为了这个梦至今还在高中奋力苦读。
我参加过高考,那样的日子我可不想再过第二次,很多人都知道高考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学习的压力,还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我是很佩服那些勇敢复读的孩子,复读生更需要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只要能上大学,我不太赞成孩子复读,除非孩子自己有强烈的复读意愿。
而这孩子一复读就是15年,加上今年就是16年,就算大学读出来都快不惑之年了,如果还读研呢,人生去了一大半时才刚踏入社会。而不管你有多好的梦想和多大的抱负,身体的衰老是不受你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当你想做很多事能做很多事的时候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我坚持的在什么阶段就要努力做好那个阶段的重点事儿,这是我们人类目前无法抗拒的生老病死的规律,要把有限的生命用在各个阶段的重点事项。
我尤其敬佩这孩子复读的顽强意志,没有自己顽强的意志支撑,哪里能够坚持15年的高考?而且最初的几年,他是瞒着家里的,谎称自己在工作,然后晚上打工,打工的钱用于自己复读。直到2016年被zheng·fa大学录取,这是他考的最好的一次,家里人才知道他还在复读。那一年,他带着67岁的母亲和癌症晚期的父亲去了长城游玩,两年后他父亲去世时还以为他在那所引以为傲的大学读书呢。而其实,这孩子没有,据说他当年拿了10万的复读奖金给父亲治病(不知真假),反正是没去读大学又回到了复读的校园继续追梦,这一读又是多年,他大字不识的母亲后来也知道了他没去读zheng·fa而是在复读,反而不再关心他能不能考上大学能不能有工作,而是希望他早日结婚生娃养家,回归正常的日子。
采访里,这孩子说到已经75岁的母亲时,泪流满面,他哭着笑着让母亲放心,说你儿子一表人才,找媳妇很容易的。我不知道他年迈的母亲能不能再次看到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能不能看到他结婚成家立业,2016年早已满头白发的母亲双手捧起儿子那红彤彤的zheng·fa通知书时说:“我看到了你的相片,但是不知道具体意思。瞒着我不怪你,我还是开开心心的!”
我似乎处在一种纠结状态里,既心疼那可怜的母亲,又疼惜那执念的孩子,他在人生路上没有谁指点他帮助他,或许他也听不进别人的指点和建议,一个人独自偷偷地跌跌撞撞地去复读,想圆心里那个梦。可是,我们其实有很多的梦呀,为啥要在这一个梦里折磨自己和家人呢?我起初看到新闻很是不解,什么样的父母和家庭能支撑儿子高考15年?看了他的一些经历后,才恍然,恍然之后却异常沉重。想想吧,别的高考学子,都是在父母亲人的保驾护航中专心“背水一战”,而他呢,小心翼翼地装作在“上班工作”,一个人“孤军奋战”。好在,他的父母虽是农民,却明事理(据说他父亲是那个年代的文化人,很受村里尊敬),在“上班真相”被识破后,父母并没有苛责儿子。
其实,我相信他善良朴实的父母无论自己有多辛苦有多艰难,他们担心的永远是这孩子;无论这孩子怎样折腾,做父母的他们也没法太怪他,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好!全天下的父母们,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