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
在现在这个科技创新的迭代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而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越来越迷茫,绝大多数人都找不到人生的坐标。
我们逐渐异化成一种奇怪的生物,没有理想,没有自我,每天忙忙碌碌,成为一个只会赚钱的机器,孤独寂寞又空虚。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刷几秒的短视频,你就会笑到抽筋,而且根本停不下来,一直困在这个精神世界里,迟迟不愿离开。
当你去逛超市的时候,面对货架玲琅满目的商品时,你是怎样挑选商品的?
你认为你买到的商品是自己做的决定吗?
你认为买到的商品是对自己有用的吗?
你真的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吗?
1、被设计的人生
最近又重看了《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主人公楚门一直生活在一个被人为设计的世界中,直到三十岁的时候才知道事实的真相。
以前看这部影片时,没有太多的感触,只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欣赏影片中的黑色幽默。
如今再看这部影片,才发现自己一直是局中人。
“当你在凝望深渊时,你已经处在深渊中。”
当你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之后,就会发现我们的人生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的 。
从小学到大学、工作、买车买房、结婚、生二胎、三胎,然后就是一直工作到退休,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身体也逐渐衰老,最后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等待着生命最后一刻的到来。
你知道“羊群效应”吗?
当羊群整体移动的时候,中间的羊永远也搞不清楚状况,只能跟着瞎走,只有走在边缘的羊,才能看清楚周围的形式。
但是边缘的羊又危险,最容易被猛兽拖走。所以只有走在危险边缘的人,才能看清楚生活的真实情况。
尽管如此边缘的羊还是边走边想方设法挤到羊群深处,大家都愿意盲从。
世界上最安全的事就是让自己消失在多数之中,好像跟别人一样,就显得合群。
《乌合之众》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忽然发现,在小时候最不缺少的“勇气”,却成为了成年人中的稀缺品。
2、你只能看到别人让你看到的和你愿意看到的
为什么短视频和算法会让你如此沉迷?
你要相信每一个爆款的app都是被精心设计,有成千上万人在后台不断打磨和优化,使它更符合人性。
你用起来越方便,你就越依赖它,你越依赖它,你就越离不开它,这就叫用户黏性。
当我们在观看短视频时,经常会被内容吸引,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的物质,它能让人亢奋、产生愉悦感。
多巴胺分泌的越多,你就越无法抗拒它,所以你就一直不停的刷,这种新鲜和刺激的内容就会让大脑产生“快感”。
当多巴胺消退后,你就会感到无聊和空虚,对外界的一切都打不起精神,一切都是索然无味,从而促使又去寻找更刺激的内容,让自己获取“快感”。
后台的算法时刻关注着你的爱好,然后不停推送你喜欢的内容,无限满足你的内心需求,让你沉溺。
即使偶尔有其他的内容,也会被你瞬间滑过去,所以你只能看到你愿意看到的。
短视频上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各种软件剪辑合成的,所以你看的也是别人愿意让你看到的。
在平台的算法的掌控下,每个人的喜好和需求都被精准掌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喂养和投递的。
这个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3、是商品选择了你,不是你选择了商品
今年的“618”刚过去,你有没有清空购物车呢?
每年的“618”、“双11”购物节吸引了大批量的消费者,因为这个时候,平台出台各种促销活动,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大家在购物的时候是否真的考虑购买的商品是对自己真的有用呢?
“用户不是喜欢便宜,而是喜欢占便宜的感觉。”
你会发现在买回来的商品中,有许多只是使用了几次就被丢在一旁隔着,等到房间摆满了,就会逐渐被扫进垃圾桶里,然后你会感觉清净的感觉真爽。
那如果是去超市购物,又是如何选择呢?
杜克大学商学院教授乔尔.休伯和他的学生们做过这样的实验:
有一种高级啤酒,售价2.6美元,另一种是廉价品牌,只卖1.8美元。高级啤酒更“好”。品酒的行家们给高档品牌的质量打了70分(百分制),廉价品牌则只有50分。
学生们首选高档啤酒,选择高级啤酒和廉价啤酒的人数比是2∶1。
另一组学生则可从三种啤酒中作选择,除了前述的两种,还有另一种超低价的劣质啤酒,售价1.6美元,品质得分也最低,40分。
结果事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想要买这种超低价啤酒。选择先前那种廉价啤酒的学生比例从33%增加到了47%。
超低价啤酒的存在让廉价啤酒变得名正言顺了。
还有一组受试者,他们面对的三种选择是最初的廉价啤酒和高级啤酒以及一种超一流啤酒,这种超一流啤酒要贵得多(3.40美元),但质量只稍微好一点点(75分)。
10%的学生表示,他们会选超一流啤酒。令人吃惊的是,其余90%的学生全选了高级啤酒。这下没人想要买廉价啤酒了。
这简直就像牵线的木偶被绳子拉走。
为了提高廉价品牌A的市场份额,你只需提供一种更便宜的选项C。C成了“诱饵”,它本身可能不会得到太多市场份额,但它会产生一种吸引效应,把消费者的选择转移到原先的廉价品牌A上。类似地,增加一种高价诱饵D,会把消费者的眼光往上拉,扩大高档品牌B的市场份额。
当教授询问学生们为什么会这么选择?
他们说这样决定“比较安全”,是一个“折中”的选择。最便宜的啤酒说不定难喝得要死,最贵的那种则有敲竹杠的嫌疑,居中的啤酒应该没啥问题。
那么你在生活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经历?
4、写到最后
当看完这些,你是否还认为自己一直是在掌控自己的生活呢?
如果不是,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样的生活呢?那我们还能掌控一点什么呢?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