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久仰杨绛先生的大名,很早之前就想拜读杨绛先生的作品,苦于自己一直没有执行。这一次,是我一个同事买了这本书,被我捷足先登,借来先看看。而我是在值班期间,用了六七个小时的时间把这本一百来页的书读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快地把一本书看完,只能说明这本书确实有吸引力,确实符合我的口味。
2
杨绛先生,被钱钟书先生评价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虽然她已经离开人世,但是她的作品,她的才气依旧广为人知,依旧是国民女神。
《我们仨》主要是杨绛先生写他们一家三口的故事,丈夫钱钟书,女儿圆圆。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我们俩老了,二、我们仨失散了,三、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其中第一二部分,是以叙述梦境的形式来写钱钟书和圆圆在生病住院,而杨绛先生一个人往返古驿道和西山下的离别伤感情景。这部分,我起初读的时候还摸不清是梦境还是真实,有一种似梦非梦的感觉。直到最后发现是作者将她在面对这段即将与至亲至爱分离的时候那种心痛至极的感觉化成了一场很长很长的梦,她觉得这场梦很痛苦,但是又不愿意梦醒,因为梦一醒来就又回到一个人的生活。
这部分,我认为是最感人的,看得眼湿湿。就像书中钱钟书对杨绛说,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感情啊。
看罢一二部分,就到了书的第三部分。这部分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主要是回忆录。杨绛先生回忆了与丈夫钱钟书的相识,相爱,相知,两人出国留学的种种经历,或有趣,或艰辛。后来,他们有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女儿圆圆,生活就更加丰富多彩。
这一部分,很有趣,作者将一个情侣的爱情故事到一个一家三口的家庭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我好像在看一部电视剧,剧情有趣而真实,又发人深省。以下就是我从中得出的几点感触。
3
相爱,相知,相守这是最美好的爱情。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没有琼瑶小说中的轰轰烈烈,海枯石烂,却给人一种细水流长,相濡以沫的感觉。他们是自由恋爱,一起出国留学,一起工作,一起读书,一起“旅游探险”,在动荡的革命时期,他们在国外过着艰苦但又甜蜜的生活。艰苦是因为那个年代,用国内的奖学金到外国留学,还是比较贫苦的,而且许多生活物质来源都是靠自己。而甜蜜,是因为他们在留学期间,在自己的小窝里研究各种食谱,一起看书,一起出门散步探险。
钱钟书信任杨绛,每次他搞坏了家里的什么东西,只要杨绛说“不要紧,她会搞定”,钱钟书都会放心地等她回来。而他们俩一起做饭也是十分有趣的,从刚到国外的吃便当餐到自己买食物回来烹饪,研究出许多好吃的食谱,这个生活片段,充满了温馨和幸福。生活,有时并不复杂,无非就是饿了就果腹,我们都是饮食男女,而要将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就要吃得快乐,而在做吃的和在吃的过程中,两个相爱的人如果能琴瑟和谐,是幸福的,甜蜜的,温馨的。
相伴,相依,互谅这是最理想的亲情。他们的女儿圆圆也是个可爱又懂事的孩子,她的到来让这个家完整了。有人说学霸的孩子都是学霸,圆圆的读书天赋极高,几乎是从小就有种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是,圆圆的身体从小就不好,总是生病,但是她很乖,很听话,叫她不吃什么就不吃什么,她的懂事乖巧让人怜爱。
钱钟书喜欢女儿,在女儿出生的时候就说“这是我的女儿,我是喜欢的”。圆圆很像她父亲,连看书的模样也像。她很喜欢陪伴在父母身边,甚至长大后都不愿意出嫁,说要永远陪着父母。一家人相伴相依,互相谅解,和和睦睦,是最理想的家庭。所以当女儿和丈夫因病相继离开杨绛先生时,她一个人是孤独又痛苦的。
我要成为怎样的人?似乎有了答案。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往什么方向走。读完这本书,我似乎听到了自己的内心的声音。
钱钟书和杨绛,他们都是恬静的读书人。他们工作的态度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淡泊名利。他们只想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分,然后尽量挤时间读书,因为读书是他们的爱好。读书能让他们快乐,文字的世界让他们沉浸其中,所以他们从事的工作都是他们热爱的,因此他们能工作得开心忘我。
我似乎明白,要真正做好一件事,首先是热爱。工作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论都平凡枯燥的岗位,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我们首先就要接纳它,并且热爱它。其次,不必为功名所累,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工作做好,工作之余能看自己喜欢的书,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陪伴家人和爱人,这样不是很好了吗?我向往这样的生活,所以不要排斥现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