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演式项目管理的核心思想

 根据多年做企业信息化开发项目管理的经验,以及最近几年做智慧城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的经验,在2020年年底,我总结了一套推演式项目管理实施方法,给部门项目经理做了几次分享,大家反响也比较强烈,然后接连推出了《人的因素》,《三招一式》,《汇报技巧》等一系列内部培训课程,于是,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我为啥要做推演式的项目管理,这个背后有什么逻辑,然后一直想给推演式项目管理下一个定义,然后一直在思考和琢磨,一直找不到,前段时间听了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讲第一性原理的直播课,顺便做了下笔记,然后今天才有时间整理,突然豁然开朗,这个不就是我一直做推演式项目管理培训背后的逻辑么。

      所谓推演式项目管理,就是为客户持续提供信息化价值的前提下,以第一性原理(the First Principle)为理念,对照项目目标和验收标准,平衡项目资源和需求,演绎项目各关键节点要做的任务,实现人和资源的协同,最终实现项目成功交付。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1

第一性原理的形成

人类思维的产生

      人类发展至今形成的认知,有且只有两种:

      一是通过感官通道建立的经验事实,即感性认知;

      二是通过思想通道建立的概念观念,即理性认知。

      从这两种认知出发,又有相对应的两种逻辑形式,即基于感性经验的归纳法,以及基于理性思维的演绎法。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使用基本的归纳法,而鲜少使用更高级的演绎法。

归纳法的形成

      因为从归纳法到演绎法,所需计算功率更高,所消耗认知能量更高,所以人们默认使用归纳法。根据基因总是倾向于储存能量用于未来生存的特性,还有一个认知黄金规则:大脑很懒,能不思考就不思考。

      归纳法是人类最基础、最常见的用智方式,因为它只用借助感觉和经验来积累知识。归纳可以分为两种:空间性归纳和时间性归纳,二者都是从局部推出整体。直到休谟第一个发现了归纳法的谬误——所有前提都正确,结论依然有可能错误。前提再多,推不出一个必然正确的结论,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归纳法只能得出概率性趋势,而不是必然性知识。

      归纳法最致命的一个缺陷是,通过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必须建立在并不存在的“连续性假设”基础之上。比如“未来跟过去一样”就是一个隐含的连续性假设,这个前提成立的本身就来自于经验判断。

      但未来真的就跟过去一样吗?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一样所有结论也就随之不成立了。换句话说,这个隐含的连续性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恰恰是它所需要的证据本身,这是一个在逻辑上无法证明的循环论证。因此,归纳法赖以成立的连续性假设,在逻辑上根本不成立。

      更可怕的是,人类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归纳法之上,而归纳法需要一个连续性假设,但连续性假设本身不存在,所以休谟推出一个大问题:人类所有的知识全都不成立。

      这是一个结构性的悖论,我们的头脑当中必须依赖连续性假设,可是现实生活当中又是非连续性的。我们最后所有的重大问题,全都因为这个悖论而产生重大的灾难。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的大脑有一个最小作用力原则:为了节省大脑运算空间,人类只能假设未来不会变化。我们依靠大脑来做推论,但大脑有先天的结构性缺陷,它只能建立在连续性假设之上。

      所以,我们都是认知吝啬鬼:认知的时候,默认用眼睛;用脑的时候,默认连续性。即查理芒格所说的“一致性原理”:人类会由于天生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而犯认知错误。这是一个初看起来无足轻重的抬杠式问题,但它却是一切人、事兴衰的基本原因。

      决策论当中有一个确定性原则:假设你要在选项 A 和选项 B 之间做出选择,某个事件 X 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如果事件 X 发生,你会选择 A,如果事件 X 不发生,你也会选择 A。也就是说,不论事件 X 是否发生,都不会影响你选择选项 A。但是,即使你知道这个原则,而且同意遵守这个原则,你真的就能做到吗?

      举一个叫做“确定性依赖陷阱”的心理学实验——考完试要不要选择去度假?实验得出的数据是:通过考试的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选择去度假;没有通过考试的学生中,更多的人选择去度假;然而,不知道自己是否通过考试的学生中,2/3 的人不打算去度假。

      数据反映出的结论是这样的:如果通过考试,我就去度假;如果没通过考试,我也要去度假;可是如果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通过考试,我就不去度假。

      虽然这结论乍一听起来也很符合“常理”,但它却明显违背了确定性原则:不管有没有通过考试,都不会影响我选择去度假。

      为什么我们第一次听到这个结论的时候,会觉得理所当然可以是这样?因为人类决策习惯于依赖某件事确实发生的基础上(无论好坏),当某件事不确定时,人类大脑决策当即失灵。

      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决策,一定要寄托在确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可怕的、无法消除的连续性假设,也是归纳法的局限性所在。大多数人把经验累积的归纳法作为学习方式,而高手学习的不是经验的累积,而是使用演绎法找到经验背后的思维模型。

演绎法介绍

      演绎法是借助于理性进行推论的最主要的逻辑形式,它有一个极具价值的特点:可以从已知模型推出新模型,从已被证明的道理推出新的道理,从已被证明的理论推出新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只承认演绎法,所谓“必然的导出”,并将其总结为三段论的形式。

      对比演绎法和归纳法,可以得出两点区别。

      第一:如果演绎法的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结论一定正确,但即使归纳法的前提正确,却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正确。

      第二:演绎法基于“理性”,是“模型”的演绎,而归纳法基于“感性”,是“内容”的归纳。

      我们说所谓的“哲科思维”,一言以蔽之,就是假设与证明,而演绎法就是对新逻辑模型的“假设”。但是,如果演绎法的前提来自于归纳法的经验总结,则演绎法同样终极无效。

归纳法和演绎法存在的问题

      归纳法的问题是:对最近的偶然现象过度重视,如果是没有经过思维训练的归纳法,几乎都是自圆其说。

      我们常说小聪明的人,几乎都在自圆其说,他们为自己的行动找借口,然后举例子证明自己是对的。然而,归纳法完全不能证明结论的成立。

      同样地,演绎法也有个大问题:你凭什么相信你的道理必然为真?你相信的那个“基石道理”,如果错了怎么办?有而且只有一个办法:即使用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这样结论自然就继承了前提的真实性。

      如果前提不能来自于归纳法,如何保证演绎前提的确定性?这时只剩一个办法:前提必须是另外一个更高链条的演绎推理,所推导出来的一个结论。

      当然,演绎法的链条不能无限倒推,必须最终有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它必须天然地真实,可作为推理的基石,故称之为第一性原理。

2

第一性原理的定义

      第一性原理即建立可信赖思维模型的思维模型,它为众多模型建立了一个标准,从而能够筛选出好的、可信赖的思维模型。


      这个解释好像还是有点儿绕口,依然不能一下子就明白。用大白话来讲,第一性原理就是逻辑推理里面,最底层最基础的那块大石头。就像盖房子一样,只有找到这块大石头作为地基,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来的结论才会踏实、牢固。

      最早提出第一性原理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这样定义的:在任何一个系统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违反。

      第一性原理属于哲科思维,绝对不是具象的记忆思维、归纳思维所能比拟的,任何尝试用具象的方法来解释第一性原理都是行不通的。

      再来看维基百科的解释: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基本的、基础的、不证自明且不能被任何其他命题或假设演绎出来的命题或假设。

      在哲学上,第一性原理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也指康德提出的先天规定性。

      在数学上,第一性原理指的是公理或假设。

      在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第一性原理指的是那些已被证明出来的科学道理。

      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性原理是一个跨学科的词汇,基于其可以推演出其他学科很多道理的这个基石本身,指的就是第一性原理。所以,第一性原理一定需要跨学科学习才能够获得。

3

第一性原理背后的哲学基石

第一个哲学基石:理念论

      第一性原理,最后两个字是“原理”,那为什么叫“原理”而不是别的什么?“原理”两个字脱胎于古希腊的本体论:古希腊哲学家对现象总是寻求合乎理性的解释,而不是将其简单归因于上帝或其他超自然物;他们致力于探索一种终极原因或要素,所有其他一切事物皆由此产生。

      我们中国人有个词儿叫“眼见为实”,然而古希腊哲人说:你眼睛所看到的都是流变的“假象”,真正不变的是事物背后的支配力量,某种恒定的,不可分的“本体”。

      关于“本体”是什么又可分为两大流派, 第一种流派“质料论”认为,本体是一种物质,是组成这个世界最基本的一个单元。

      然而,第二种流派“理念论”却相信,真正决定这个世界本源或本体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某种理念,某种精神。

      古希腊第一位圣哲泰勒斯其实只留下一句话,水乃万物之源。为什么泰勒斯因为这么一句错误的话,就被奉为西方哲学的开山者?那是因为这句话里表达着,万物后面有一个生成者,而且万物是由它演化而来的,这样一个深远目光建立的运行性总轴。这个错误不重要,重要的是泰勒斯对万物假象背后的追问,他相信万物背后一定还有一个更深在的规定者。这一层思脉,已经超出了我们务实用智的屏障。哲学史上称这两个流派之间的争论为“本体真存之追究”。

      除了泰勒斯所说的“水乃万物之源”外,另一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又提出,万物的本源是数。

     柏拉图就是因为与毕达哥拉斯数论研究学团联系之后,第一次惊叹毕达哥拉斯学团用智之精密,于是才会发生著名的“柏拉图转型”。

      这个巨大的转型使得柏拉图意识到,毕达哥拉斯认为数理逻辑是世界最恒定的本源成立,这就是所谓的“理念论”。

      即找到事物背后那个铁定的,不可分割的,完整的,决定事物前面假象运行规则的那个东西,这就东西就叫“本体”。

      柏拉图提出“理念论”之后,写出《几何原本》的欧几里得随之登场。

      这里存在两个误解,一是《几何原本》书名的翻译问题,其实原书叫作《形论原本》;

      二是我们今天把欧几里得理解为几何学家其实是不恰当的,欧几里得是典型的哲学家。欧几里得写《形论原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柏拉图的理念论作证,证明柏拉图的理念论是正确的,是寻找到世界存在之本源的一个深刻表达。

      这样一系列复杂的推导,居然是为了找那个“眼见为实”后面的东西。这样深邃的思路,调动了我们今天所有的数学和几何学系统,调动了整个科学发展的全部基础。这就叫作“哲科思维体系”。

      大致了解完这段哲学史,我们终于可以得出结论:第一性原理其实就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论,即世界的背后是不变的理念。

      所以,第一性原理就是事物的本体、本质、本性,是事物背后的支配理念,而不是现象层面流变的物质。

      基于此,第一性原理必须是抽象的理念,没有掺杂物质的纯粹形式,是把一切具体现象抽离出去,得到的一个抽象的总结,之后再检验和应用于具体现象的一个原理。

      所谓哲科思维,一旦在逻辑上导通一个共同的抽象概念,与此相关的所有具象问题,立即全部化解。

第二个哲学基石:简一律

      我们继续追问,第一性原理,为什么是“一”?因为简一律是人类四个高级逻辑的第一逻辑,在物理学里表达为“最小作用原理”,在思维里表达为“思维经济原则”。

      王东岳先生在《物演通论》里有这样一句话,“追本溯源的话,世界在本原上一定是极简单的。

简单就是坚实和美,复杂反而是脆弱和震荡。”任何真正理性化的思想系统,一般都会运行在一条基本原理之上,你可以把任何复杂系统简约为一个极简概念,而且愈高深的概念一定愈简约。

      对任何一个知识的掌握,如果不能追到“一”,就永远是现象层面上人为的分堆儿而已。

      只有找到那个“一”,才是穿透了现象,找到下边那个根本。简一律就是追究终极,不停地追问,现象层面下面是什么?只有找到了那个不变的“一”,你才可以说在某个学科或领域里,你找到的那个思维模型才是可信赖的思维模型。

      所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就是这个学科里的“一”,如果不能找到那个“一”,就是在现象层面的分类归纳而已。简一律不是在现象层面做减法,而是破除现象深入本质做除法。

      第一性原理必须符合简一律,凡是不符合简一律的就不是第一性原理。

第三个哲学基石:第一因

      我们还要继续追问,第一性原理,为什么是“第一”?哲学里有一个概念叫“第一因”,比如说,如何证明上帝存在?任何事物必有原因,原因背后也有原因,但原因不能无限倒推,所以最后必须存在一个第一因。

      这个第一因也一定是唯一因,之前所有原因的果所导致的现象,都是由它而产生的。所以,第一因也可以称作“上帝”。

      哲学家眼中的上帝,并不是一个超自然的神一样的上帝,而是万事万物背后最终极的那个解释的原因链终点。比如,宇宙学中的第一因就是“奇点”。

      第一因必须是动力因,这也是第一性原理更具操作性的特色。动力因就是宇宙为什么会动起来,是宇宙最早的发动机。

      宇宙中任何一个特定的运动都是由其他运动产生的,而第二个运动又是由第三个运动产生,等等。既然不可能无限倒推,就必然要有一个不动的施动者,作为这一系列运动的第一因。

      所以牛顿才会认为:宇宙第一推动力来自“上帝之手”。找到第一性原理,就像是找到支配事物的运动的发动机。第一性原理是自变量,其他全是因变量。

小结

      说完了第一因,简一律,理念论,那第一性原理对工作有什么启示?拿亚马逊举例,贝索斯有句名言:把所有资源 all in 在不变的事物上。在外界看来,亚马逊多少年一直都在亏损,然而,亚马逊其实并不是亏损,而是永远把利润投资到未来。我们重新回到查理芒格这句话:在商界有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它分两步: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这个背后的道理,就是第一性原理。

      当然,你可能还会说出韩寒那句,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然而,这可能不是道理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

      第一,你在学习和工作当中,学的是现象还是道理?

      第二,就算你想掌握道理,你找到的是否是第一性原理?

      第三,即使你找到了第一性原理,当原理和现象相冲突的时候,你选择了什么?所有有效学习,一定是要学习背后的道理。

4

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么

      反过来,第一性原理不是什么?第一性原理不是使命愿景价值观,不是企业文化,不是口号。第一性原理一定要跨学科地学习,深入思考才能找出来。

 第一性原理是自确定的元起点,是所有其他逻辑模型的基石原理,找到第一性原理,也就找到了钥匙。

总结

      推演式项目管理不是我创造出来的,而是在这么多年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结合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的知识从项目实践中长出来的,推演式项目管理的核心思想来自第一性原理,并实际操作上进行运用,比如针对项目目标及节点进行推演、归纳递减原理、123思维模型、任务分解质数模型等等。

      任何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出来,总会被人质疑,然后否认,慢慢妥协,思想绝望,最后接受的一个过程。我希望推演式项目管理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对于它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最佳实践的研究,总结项目上共性的东西,帮助大家管好项目,同时形成自己的项目管理思维模型。

PS:关于第一性原理部分来源于李善友教授的现场演讲,只限于个人学习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谢谢合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63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5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42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7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3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9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68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4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7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71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27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21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7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7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1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1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