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岗位上站成一面旗帜
70多年前,梁漱溟先生就断言:“中国学术除非不复兴则已,如其兴也,必自人生问题之讨究入手,乃引起其他一切若近若远之科学研究;抑必将始终以人生问题为中心而发展一切学术焉。中国教育除非从此没办法则已,如其有办法,必自人生行谊教育之重提,而后其他一切知识技能教育乃得著其功;抑必将始终以人生行谊教育为基点而发达其他知识技能教育焉。”
70年前,中国刚刚逃过亡国的劫难,当时的中国没有人看得到中华文化复兴的希望。70年后,历史给了我们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终于有机会亲历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刘谦的口头禅讲的那样: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或许,我们之中难以产生能够光大中华文明的大师,但作为教育人,光大中华文明的大师注定要自我们的学生之中产生。
这是当今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文化自觉,是每一个肩负复兴中国教育使命的教育人应有的文化自觉。班子作为新生命教育的推动者,作为“自觉主动”新生命文化的倡导者,作为师生、家长眼中的先行者,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和基本认知。
在新生命教育的办学实践中,在复兴中华文明、中国教育的进程中,学校的班子和中层,要在自己的的岗位上自觉主动的站成一面旗帜。
一、自觉成长
新生命教育的关键是发展自觉,对新学生而言就是“自觉学习”,对新家长而言就是“自觉生活”,对新教师而言就是“自觉工作”,对班子和中层而言,就是“自觉成长”。
“自觉成长”有两层意思,一是班子和中层要成为师生、家长中最有学习力的人,在善学、勤学、乐学上成为尖兵和榜样。二是班子和中层的学习要落实到行动中,落实到岗位上,在岗位上站成一面旗帜,站成师生、家长的旗帜,站成内源性动力别激发的旗帜。
1、对自己有认知
学校内的师生、学校外的家长,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人士,共同构成了“新生命教育联盟”,致力于新生命教育实践的全体教师共同形成了“新教师团队”,作为新教师团队的引领人、发动机,班子、中层和党员教师就是“新教师团队”中天然的“先锋队”。
缔造“新生命教育的精神特区”,是我们这支先锋队的团队目标;“在岗位上站成一面旗帜”,是我们这个先锋队的个体要求。落实、创造、弘扬团队目标,理解、践行、发展个体要求,是这支先锋队中每一名成员的义务和责任。
2017年的开学第一课,汉字专家王宁教授解读“正直”二字为“目不斜视,奔向目标”。团队目标在前,个体要求在身,先锋队的每一名成员要有“目不斜视,奔向目标”的自觉。
缔造“新生命教育的精神特区”作为团队目标,要求班子和中层在思想上达到四种境界: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对未来负责、为师生着想。在行为上践行四项要求:办事公道、作风正派、无私奉献、示范引领。在工作空间创造上:升半格定位、谋划、筹备工作,降半格换位、推动、落实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上自觉用党员廉洁自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尚简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在岗位上站成一面旗帜”作为班子和中层的个体要求首先体现在对教育教学岗位的钟情和坚守上。学校工作方方面面,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在教育教学上失去了岗位,就意味着在学校失去了岗位。在学校失去了岗位,“在岗位上站成一面旗帜”便无从谈起。班子、中层和教师党员多数是因为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工作业绩突出而进入这个先锋队的,保持这个先锋队的先进性至关重要。作为践行新生命教育理念的新学校,我们倡导靠前引领,反对隔空指挥。坚决反对任何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脱离教育教学岗位,轻视教育教学岗位。
“在岗位上站成一面旗帜”,就是要求我们这个先锋队的每一名成员,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成长上有“向我看齐”的魄力和勇气;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上有“向我看齐”的魄力和勇气;在教育创新,课程改革、服务教学上有“向我看齐”的魄力和勇气。
2、对自己有想法
新生命教育的一个关键动作是“发展自觉”,人都是在做事中成长的。某师范大学调研近千位教师的成长历程,梳理出印象教师成长的几个要素分别是:关键书籍、关键人物、关键事件。有成就的教师多数是受到关键书籍启迪和影响,受到关键人物带动和点拨,受到关键事件的促成与推动的。因此,“成人成事”是“发展自觉”的关键。
班子、中层和党员教师,要有“成事”的自觉,通过“成事”成就他人;通过“成事”成就自我;通过“成事”成就我们。每个先锋队的成员除了有自己的教学岗位,还会有相应的管理岗位。教学岗位的定位是“向我看齐”,管理岗位的定位是“凸显真我”。
我对于管理岗位的自我理解是什么,我在这个岗位上体现出的个性创造是什么,我从这个岗位工作中汲取和传承了什么,我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可以发展和推动什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真思考有助于我们在管理岗位上“凸显自我”。
作为先锋队的一员对自己有想法体现在对自己的管理岗位有想法上,这个想法一定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兴起的拍脑袋;必然是建立在广泛调研,深入思考之后的谋定而后动。深思熟虑才能思路清晰,思路清晰才能行动有力,行动有力才能抓铁留痕。
对自己的管理岗位有想法至少要做好四方面的功课:一是研读国家、省市管理层对分管管理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导向;二是借鉴国家层面、省市层面优秀学校在相应管理项目上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三是传承和发展好学校在相应管理项目上的历史做法和经验;四是组织征集、梳理好本校一线教师、学生、家长、领导四个层面的建议和诉求。在此基础上,一是要建立和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直接的工作思路既要体现上述四个方面的功夫,又要突出自己的思考与创造。《易经》中有句警句:“凡恶进者,必恶出”。就是告诫我们,在形成自己的工作时路是,要舍得要笨功夫、苦功夫。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定期的对这一工作思路的优化和完善机制。前面所要做的四方面的功课,不是永恒不变的静止态,会伴随是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动。优化和完善机制有助于我们适应新变化,产生新创造。
3、对自己有办法
对自己有认识,对自己有想法,还要对自己有办法。知道了自己想往哪里去,还要有开始行动的勇气,有迈出第一步的行动,有步步为营的持续,更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不如此,不足以见功夫,不如此,难以成正果。
《了凡四训》不仅仅讲立命之学,还要讲改过之法。从认知到行动,从行动到结果,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没有和谐的生命追求,便无法修成和谐的生命。从认识到行动,中间隔着情绪和意志,从行动到结果,中间隔着过程和方法。点点滴滴都是修行,点点滴滴的不同决定了人生高度的不同、做事成败的不同、结果大小的不同。对自己有办法就是对自己的认知、情绪、意志、行动有办法,就是在过程、方法和结果上有办法。就是要有驱动自己改变和优化认知的方法,有调整和控制自我情绪的办法,有强化和形成成事意志的决心,有积极行动不断进取的能耐。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过程方法科学得体,自然能成果丰硕、功德圆满。
二、主动创造
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创造,其它一切皆为准备。
自觉成长的目的是为了主动创造,自觉是人最可宝贵的东西,自觉让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自觉突出的是人自己内心的力量,内心里清楚明白了,做事情才不至于机械、糊涂和被动。说到底,自觉的最终目的是让人用内心里的清楚明白驱动头脑和身体去主动创造。
不丹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幸福指数为主要指标推动发展的国家。不丹总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人天然的都会有悲悯之心,悲悯之心驱动人去解决人生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
实际上,不丹总理基于佛教传统所讲的悲悯之心和我们强调的自觉同出异名,自然的觉察和觉悟让人按照一定的策略在相应的方向上解决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调动人学习和掌握知识,主动发展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创造。
班子和中层作为先锋队,在自己的岗位上站成一面旗帜,应该展开怎样的主动创造呢?
一、在品质化方向上做“严、细、实、精、勤、恒”的主动创造
新学年,在区教体局的支持下,我们新补充教师20余位。有效解决了学校发展的最大难题——人事问题。五年来,校园环境问题、硬件问题、人事问题时代性的渐次得到解决。伴随人事问题的解决,学校迎来了品质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和可能。完成学校的品质化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肩头的时代使命。
与信息化、国际化伴生的品质化因为环境、硬件、人事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但绝不会因为环境、硬件、人事问题的解决而自然解决。如何创造性的调动人事、资源?如何实现人事、资源的最优化是品质化的第一问题。我们这支先锋队的每一名成员应着力在“严、细、实、精、细、恒”上展开主动创造。
严:严于律己,才能影响带动他人;严爱有加,才能助力同志在成事中成长;严谨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对、做好。严格标准,才能稳中有进,抓铁留痕。对工作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严格落实标准才有获得预期成绩、成效的可能。
细:对同志细心。情绪对了,才能热情高涨;心理通了,才能同仇敌忾;路子对了,才能事半功倍。对工作细致。认领工作经过手脑加工信号才会不衰减;筹划工作努力因地制宜才能接地气;布置工作细化具体环节才能步步为营;落实工作强调网格绩效才能利于将来。细心、细化、细致、细腻,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认真细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是起码要求,细是成功的关键。
实:为人实在,做事踏实,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为人处事实,工作才会实。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制定的富有实效的工作方案,作用在问题上才能得体匹配,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精:聚焦精准,着力精当。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是在一公里的宽度上肤浅的做一公分功夫的浮躁者。最稀缺的是在一公分的宽度上精耕细做,作出专业水准,作出精彩人生的开拓者。精致、精细。是对质量的要求,也是对完美地追求。在教学岗位上,我们还要做精讲精练,精选精批的标兵和榜样。
勤:勤奋,勤快。是做人的基本素养,是对我们这个先锋队的最低要求。勤,就是要勤于动脑思考,善于思考。在管理岗位上,我们要腿勤,能到现场的不搞遥控指挥;能当面布置、落实的不发信息和校讯通;要手勤,能自己动手的不要劳烦他人,能当时动手的不拖到以后。要口勤,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点评,找到偏差当面纠正处理。相对于腿、手、口而言,眼睛、耳朵、头脑要做更多的工作。多看、多听、多思考,才能对好症,下准药。眼睛、耳朵、头脑的功夫到了,腿、手、口做的功才是有用功。一日之内,要让师生在校园内见到我们十次的腿、手、口功夫,更要做师生在校园内见不到的百次、千次的眼、耳、脑功夫,不如此,当不上这个“勤”字!
恒:恒心、恒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长期不懈坚持做好工作才是真好。恒,需要毅力,需要信仰追求。做到“恒”是非常可贵的。成功路上从不拥挤,因为坚持到底的人少之又少。
二、围绕“求真、向善、尚美、立新”的校风,在真善美的方向上主动创造。
学校上学年设立了年级共同体层面的立新奖,就是鼓励大家落实校风,鼓励大家在真善美的方向上主动创造。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创造,但这创造唯有落到真善美的方向上,才有意义和价值。
之所以要“求真、向善、尚美”,是因为我们现有的学校教育还有不够真、不够善、不够美的成分。
昨天,甚至今天,我们还会有意无意的“造假”,甚至教学生“造假”。能意识到“造假”说明我们的自觉之心未泯,自觉之后便要主动创造,用新的态度、新的方案、新的实践克服学校中还暂时存在着的假。这样的创造便是求真的立新。远离“造假”的教育,便是趋近求真的教育。毋庸讳言,我们身边的个别教师,甚至我们内心的个别须臾,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还不是全心全意为了学生。进入开学季,一定会有家长要求教师推荐一些合适的读物或教辅。同样的推荐行为,有没有私心、私谊,决定了我们是不是在“向善”。学校工作方方面面,为了学生是一个方向,为了其它或私心私谊是一个方向。没有我们的“向善”而行,便不会有学校的“向善”教育。正如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美就是和谐”!学校的环境是不是体现美,行为是不是崇尚美,教育是不是指向与生命的和谐,有没有培育和谐的生命,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在“尚美”。在这些方向上,我们可以有无穷无尽的创造空间。
三、以今人的文化自觉,在“人生问题”上展开主动创造
没有复兴中华文化的历史自觉,便不可能有复兴中华文化的主动创造。70多年前梁漱溟老先生的断言犹历历在耳:“中国学术除非不复兴则已,如其兴也,必自人生问题之讨究入手”。“人生问题”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所在,也是我们复兴中华文化的必然基点。
“人生问题”不独是中华文化复兴的的入手问题,也是中国教育复兴的入手问题。在“人生问题”上展开主动创造,就是以复兴中华文化的自觉,从教育的角度去审视学校之中有多少成分属于西式的知识教育,有多少成分属于中式的情意(人生行谊)教育,两者的开发程度有何不同,推进力度有何不同?然后从教育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追随社会发展,在教育空间拓展上展开创造
社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教育的出路便在哪里!
日前,正在热播的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用宏观的四梁八柱描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出路。要研究和琢磨中国教育的出路,正可参考、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出路。
一种教育因为见效于社会,社会要求发展这种教育,这种教育便是好教育,这种教育便是有出路的教育。
回到我们的学校,什么样的教育能够见效于社会?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必将光大教育的空间,提升教育的品质。如今,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拆迁重建正在展开。温暖二七、田园二七正在成为二七人的生命追求。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对于这些时代课题的空间拓展有助于打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反过来也能让教育赢得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作为先锋队的一员,在岗位上站成一面旗帜,就是要自觉成长,主动创造。唯有如此,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