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门堰是陕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城固县城以北15公里许家庙镇东南方向大约500米处。五门堰实际上是截湑水河流而建成的低坝拦河灌溉水利工程,最早修堰的时间约在新汉王莽时期。
五门堰的知名度固然远远比不上位于四川省的都江堰,但是在汉中本地还是小有名气的。特别是夏天,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这里真的是一个非常清凉的好去处。
坐着朋友的车,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到了五门堰。未到真正的景区,已经听见了雄壮的流水声、瀑布声,我的心里瞬间就变得激动起来。是啊,从小就在城固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上听说过五门堰,真正来到她的身边,这还是黄花闺女上花轿——人生头一回啊!
我们一上桥,朝着左边望过去,嗬——
苍茫的天空里白云铺天盖地,白云下面有苍翠的青山,而依傍着这青山绿树的就是水波奔流不息、工程蔚为壮观的五门堰!
水面宽广,几乎是一眼望不到头。上游来的河水在堤坝的拦截之下,心胸变得异常宽广,顺着一个不算陡峭也不算平缓的斜坡奔流而下,在斜坡的最低点咆哮着扑将下去,形成一面像列车一样绵长的瀑布群。这瀑布群落差虽然不大,顶多不过三米,但是水花四溅,如同暴雨连珠,白色的烟雾四起,除了壮观,我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别的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美。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有诗句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此情此景,虽然远远比不上“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比不上壶口瀑布的奔腾咆哮、惊涛拍岸,但是也让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值得我回味一辈子了。
经过五门堰堤坝拦截以后的河水,从侧面的水渠流出,流速明显放缓了许多。这些水通过水渠奔向前方,千百年来,灌溉了两岸的万亩良田。我记得有一篇文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路过汉中一带,曾经感慨地说:“我蜀汉乃天府之国,风调雨顺,物产丰饶,有良田万顷,赖有二堰(指都江堰和五门堰)也!”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经无法去考证了,但是五门堰的历史地位和在农业方面的突出作用可见一斑。
五门堰主体工程的旁边就是乱石滩。这里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看起来颜色繁杂,十分可爱。如果哪个朋友有兴趣的话,随便捡上几个拿回家里,放在客厅里当做摆件也未尝不可啊。仔细想一想,五门堰已经历经了近两千年的岁月洗礼。这些鹅卵石,说不定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一些汽车一般大小的石头,经历上千年的风吹日晒和河水冲刷,慢慢地才变成了今天这样一副尊容。
时间真是一个伟大的东西。岁月流逝,它不仅在科学技术那么落后的古代成就了五门堰这样一个世界级的水利工程遗产,还把善良的城固人民勤劳勇敢、勇于创造的精神品质同步发扬光大了。在我看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五门堰里藏着城固人民的智慧与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