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号,初入大学,准确地说是个学院,与本部相隔甚远,某个晚上,副院长给我们这帮新生蛋子演讲,中间有个提问环节,他问:“你们眼中的大学是什么?上不上大学有什么意义?谁来回答一下?”我几乎没有犹豫,蹭地站起来,接过话筒,“大学是一个提升能力的地方,上过大学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院长赞赏一番,让我坐下,随后开始了他关于大学的滔滔不绝。
在我之前,亲戚中仅有一个大我八岁的叔叔上过大学,高考结束后,他给过我答案:上大学其实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但可以改变你的思维。我不明就里,半信半疑,大学都学不到东西,去哪儿学呢?
大一,与已故的学生时代不同,周末两天休息,这种自由让我感到奢侈,一时之间竟无从下手,不过还好,习惯可以钝化人的感觉,新鲜感之后,一切都归于平淡。课程也紧,尽管不太清楚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大家都在学,老师讲地也挺认真,我也跟着学。
大二,看着迷彩队伍在校园里穿梭,觉得他们像群客人,终于品尝到被人叫学长的味道,觉得自己突然老了许多。课程依然紧凑,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依然是雾里看花的状态。
大三,曾经的学长学姐大都不见了,毕业的毕业,实习的实习,不算研究生的话,我们成了最后的参照物。课程少了些,游戏时间多了些,偶尔也会五个人在网吧坐一排,还有校外聚餐的次数多了很多。课程的用处是什么,仍旧迷糊,但实习面试的时候派上了用场。
大四,各奔东西,实习的实习,重修的重修,毕设答辩的时候又汇聚一块,几天之后,曲终人散,毕业的毕业,留级的留级。
大学四年,我收获了什么?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那些课程的积累,就无从在IT行业立足,所以我明白了,那位叔叔的话是错的,不谈思维是否改变,上大学确实可以学到有用的东西,只不过要到后来的后来,才能体会到课程的价值,然而明白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好好听课了。
上大学有什么意义吗?有,也没有,大学只是一种经历,无论上与不上,四年时光都会流逝,都会写下四年的回忆。说到大学可以改变人的思维,这可能又是一个偏见,大学四年,是人生中一个特殊的拐点,思想在快速成长,又渴望着自我认知的深入,不管在不在校园,思维都会更新。
要不要上大学?如果你在中学就明白了人生的方向,并且积攒了足够的能力,大学真的可以不上,重复一遍,大学只是一种经历。一种理想的情况,幼儿园广泛接触事物,小学基本确定了兴趣,中学加深兴趣,然后奔着兴趣上大学,工作后让兴趣开花结果。遗憾的是,在童年的时候,家长和老师拼命给孩子灌输使命,等到中学,麻木的脑袋已无力发现自己的方向,大学,成了顺其自然中必然的选择,可是,有多少人想过自己为什么上大学呢!有多少人问过自己大学之后要做什么呢!又有多少人工作之后依然茫然,不明白自己的价值呢!如果沉浸在批量加工学生的惯性中,要不要上大学?要!可惜,量产的工人,又会反馈给将来的娃娃们,他们会说:“我就这么过来的!你要想有个好工作,就得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
如何上大学?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会怎样导演四年的经历?如果进校门的时候,我对自己的人生已有规划,那就按部就班的前行,如果还像个懵懂无知的孩子,那就用一年时间探索自己的兴趣,我不会被专业课束缚,学校给定的专业往往不是我可以奋不顾身的事业,我会尽可能去图书馆,那里有各个专业的书籍,我会看各种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让自己体验每个行业的细节,如果可以,我还会去参加各种校园活动,甚至社会活动。也许半年,也许两年,我大概清楚了自己喜欢什么,既然喜欢,那就沉浸其中,每天课余时间尽可能用来加深对兴趣的了解。有各种诱惑怎么办?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学,可以培养一些充满正能量的爱好,比如体育运动,因为我很清楚几年后我期待的样子,我想成为心中所想的那个人,超我意识也会督促我的行为。毕业后,我已经强大到曾经的我眼中的大牛,读研也好,工作也好,我会遵从心中的选择,而不是外界的呼声,进而,我会从小告诉我的孩子:遵从内心的选择,而不是我或者老师的选择,要敢于质疑。
建议,再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