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曾抱怨过,王力不会疼我。人走楼空后,我才一点一点发现,我对他的好,远不及他对我的好。
这一点,在失去之后,特别是在我动笔之后才愈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王力是外向的,开朗的。有时候,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大部分时候,喜怒哀乐会写在脸上,没有太多的城府,活得很自在。
王力又是足够内向的,不爱言语的。有什么苦恼,总是自己消化,轻易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我俩彼此也是如此。
生活在一起的日子里,我大大咧咧,没能更用心地体会他的喜怒哀乐,错过了许多感受美好的瞬间,有时也未能真正感同深受他的苦痛与忧愁。
那次午餐,一顿饭的功夫,他讲了好多好多自己的过往,我专注地听;那次K T V唱歌,他一支歌一支歌地唱,我仰慕地听。
回来的路上,我讲我的儿子,讲我的父母,他用心地听,问我孩子喜欢吃什么?喜欢玩什么?并且说机会成熟时,可以把小朋友带出来,一起吃饭,一起玩耍。
我们再明白不过,孩子的接纳,认可,是我们能否继续相处下去的一个关键因素。
得孩子的心得天下。所以,他想先熟悉孩子,想先过孩子这一关,我懂得。
说着说着,已至我家楼下,我们依依不舍,我叮嘱他回家后来信息告诉我一声,他说每天要发信息,互报平安。
没有分别,分明却又期待着下次见面的日子。
回到家,儿子在自己屋里写作业,父亲顾虑影响孩子学习,看着没有声音的电视,母亲累了一天和衣躺在床上。
母亲见我回来,嘱咐我先去看看儿子。我推门进去,儿子在写字台前写数学作业,见我进来,掏出语文作业让我签字。
孩子的语文作业是默写古诗词。先检查了默写部分没有错误,又让孩子背诵古诗词,背的不是很熟,有卡壳的地方,磕磕巴巴总算完成。
抽查了几个难写与易错的字,让孩子继续写其他作业,嘱咐孩子把姥姥给切的水果早点吃完,送出盘子来自己洗了。
母亲见我又走进她屋里,这才又急忙坐起身低声问我与王力见面的情形。
一五一十地把母亲最最关心的问题毫无保留地告诉母亲。
说王力如何关心孩子的喜好,想请孩子一起吃饭,一起出去玩。
母亲一听外孙被关心,被重视,老人的眉宇间顿时透露出浓浓的笑意。
看样子,老人心里默默给王力加分了。
的确如此,后来他们之间融洽相处,充分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