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有时候会忍不住疑惑,人是不是一到了某个特定年龄段就非得要结婚生子?当然,你可以说,大环境本就如此,所以我们必须去这么做。不然,国家为什么会开放二胎政策,会从曾经的计划生育到现在的鼓励生育?而且现实情况也是。只要你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对象也没有结婚,那么你就必然会成为家中七大姑八大姨热情关注的“重点对象”。于是,每逢新年或是黄金周长假,便成了年轻男女们扎堆相亲和结婚的高峰期。而面对着一波波如韭菜般急速踏进婚姻殿堂的人,我真的很想问一句:那些被半推半搡着匆忙结婚的新人们,你们是真的做好了准备才结的婚,真的清楚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吗?说实话,我很担心。
现在的我们,都极其厌恶熊孩子。可是又有几个人会认真反思过,为什么现在社会上的熊孩子会越来越多?这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在的很多父母在生育了孩子之后,对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负责任和上心?而在这种不负责任放养下长大的孩子,他们能成长为知书懂礼好孩子的几率,又能有多大?或许,黎巴嫩女导演Nadine Nabaki第三部剧情长片《迦百农》,能给我们一点点启发。
出生在迦百农的扎因,还只有12岁,看年龄似乎还是个懵懂稚气的孩子,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却已经学会了拿刀捅人,还会在法庭上语气淡漠的说出了“狗杂种”这样的词。甚至,在法庭上他都没有为自己拿刀伤人做任何的辩护,只提了一个要求,而这个要求就是——他要控告他的父母,因为父母生下了他。
这样的剧情设定,也让人不禁生出了好奇心,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扎因到底是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家庭,才能小小年纪就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关键是,他的年龄,还是医生通过检查他的牙齿才推断出来的。至于他的真实年纪,不好意思,他父母也不太清楚。因为他们家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每一个孩子从出生以后就没有登记过,也没有身份证明,简而言之一句话:扎因他们一家,都是黑户。
一个12岁的孩子,没有户口,也没有上过学。他的日常,就是帮助制毒的父母四处购买原材料。小小年纪,就能面不改色的跟药店老板说“我想要两盒曲马多”,然后回到家再颤颤巍巍的搬起水桶,为父母制毒打下手。除此之外,扎因每天需要做的,就是帮人搬煤气罐和各种货物,用来补贴家用。可是,明明煤气罐的体积都要比扎因单薄瘦小的身躯要大好吗?而且他不是孤儿,他是有父母的,但是他的父母,又为他,为这个家庭做了些什么?
一家人住在破旧的小屋里,老鼠和蟑螂随处可见,水管还会时不时爆裂,弄得满地都是污水。贫穷如斯,可是扎因的父母却还是毫无节制,一天天的只想着造娃生孩子。可是孩子生下来了,又能怎么样呢?
还在喝奶的小婴儿,就被稍大一点的孩子抱在怀里。还有的抱不过来,又喜欢满地乱爬的,那就拿铁链子拴在地上。甚至于扎因最喜欢的妹妹萨哈,就因为来了月事,标志着她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女孩子,就被父母毫不犹豫的“嫁”给了房东阿萨德,为的,只是希望能换取一个可以长久居住的房子。至于女儿愿不愿意嫁人,结婚之后会不会幸福,那根本就不在父母的考虑范围之内。当然,做父母的也不是完全没有为自己的子女考虑过。最起码当扎因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的时候,我们听到了一个父亲在法庭上为自己做的“辩护”。
“这是为了让她摆脱痛苦,和我在一起,她没有希望,她连睡觉的床都没有,吃的喝的都不够,也不能洗澡,电视也看不上。我对自己说,嫁了她,起码能有大床睡,真正的床,有毯子的床。”
可是我们对生活的追求,绝不只是吃上饭,睡上床,能洗澡,有电视看啊!我希望,作为一个人,我们每个人能活得有尊严,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像电影中扎因的妹妹萨哈那样,才11岁就被父母“卖”给了房东的儿子,最终因为怀孕难产导致了死亡。当然,你尽可以笑话我蠢,觉得我做人太过天真,认定我不知人间疾苦,所以才能站在一旁以旁观者的角度施施然的说出这些风凉话。但是明知道自己也是这样出生,这样长大的父亲,又是凭借什么,觉得自己有资格将那么多的孩子带来这世间?为人父母,如果没有能力抚养和教育孩子,那么当初,你又为什么要生下他?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为人父母,不需要考取任何资格证就可以上岗吗?
当然,我也知道,很多时候人的贫穷和困顿,不仅仅只是因为懒惰,各方各面的原因都有。而作为扎因的父母,他们未尝不想过上更好的生活,也不是真的不知道子女多了没钱养的事实。但这真的就是一个悖论,几乎人人都知道孩子生得多要钱养,但越是没钱的人往往就生得就越多。问起来,他们的回答无非就是:怀都怀上了,没钱打,所以就只能生下来咯!不然就是:周围的人都是这样,而且也就最开始困难一点,等孩子长大一点,能干活就好了……但是,事情就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
大人们总觉得,我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生命,他们就应该感激我。因为如果不是我,他们都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上。可是又有没有谁问过那些在“奴隶家庭”中颠簸长大的孩子,如果有的选,他们真的愿意来到这个世上,选择这样的父母当父母吗?纵然生育是人的权利,不管你是贫困还是富有,是好人还是罪犯,你都有权利生儿育女,但是生育≠养育!“养育”意味着你需要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你必须要对此负责。而如果有朝一日,你所谓的“养育”,只是沦为了一次不负责任的生育,那么对于你当初轻率选择生下的孩子而言,你给予他生命,就是在无意识中对他进行的一次慢性谋杀。
至于影片最后的结局,是扎因被人领养,去了国外。而看到扎因在拍摄护照照片时露出的全剧中唯一的那个笑脸时,让我在心酸之余,更多的则是感到欣慰。因为扎因终于可以摆脱和父母一样的生活,以后不必变成像父亲那样的人,被生活的浪潮推向一个又一个他无力控制的境地。而他,也终于露出了自己本应有的孩子的一面,而不再是一个徒劳同生活作战的战士。那感觉,就像老虎收起了牙齿,用粉嘟嘟的舌头轻轻舔了你一下,然后告诉你,在斑斓凶险的花纹之下,其实也还是有一小块粉红色柔软的地方的。
可是电影毕竟是电影,它是被美化过的现实。而现实生活中,面对着那些本就生活失控的大人们,请问又有谁能保证,有朝一日他们成为了父母,就能培养和教育好他们的孩子,确保他们的孩子不会变成人见人嫌的“熊孩子”?当然,希望我是杞人忧天。也希望,这世间所有的孩子,都能生有所养;所有的父母,在爱子方面,都能为之计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