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丝》短篇小说,于大正7年(1918)7月发表于童话杂志《飞鸟》上。
如果说按照童话层次的理解,《蜘蛛丝》大概是想要表达自私、利己主义会酿成大祸。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往深层次去猜测一下。
了解了一些其他人的观点,比如说“抉择”,犍陀多选择放过蜘蛛,所以有了得生的机会;犍陀多选择一个人独自逃脱,于是便失去了机会。另外还有对利己主义者的厌恶等等,这些看法都很有道理。
我个人是偏向于颇阴暗的看法,就是对比讽刺与上位者的兴趣使然。
佛祖释迦牟尼为什么要给犍陀多机会呢?难道是因为犍陀多做过这种小善事,所以应该有善报?我觉得不是,从文中可以了解到佛祖“不经意间”瞥见了池底,而犍陀多“首先映入眼帘”。
如果说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犍陀多因为放过蜘蛛能得到一次善报,那我相信血池中一定还有其他人有机会。而这件事明显只是个例,是上位者的兴趣使然。
其实就像佛祖释迦牟尼给犍陀多一次机会是上位者的施舍,那犍陀多放过蜘蛛其实也是上位者的施舍。因为是弱小的蜘蛛,所以没有随便踩死,但是理由却是“一条生命不可随意杀之”,这种想法不见得是一个杀人无数的大盗在考虑的,而是“杀了放了对我来说没什么影响”。
这其实也是很明显的对比,并且相当讽刺。
佛祖清晨在莲花池边漫步,莲花朵朵绽放,洁白如玉,香气扑鼻;犍陀多在血池中沉浮,痛苦的连呻吟的力气都没有。
此外,释迦牟尼的想法也很有趣,蜘蛛丝线断裂那一刻,佛祖面容悲悯,认为犍陀多没有一点慈悲之心。
犍陀多有慈悲之心吗?没有。
为什么放过蜘蛛?因为闲得。
那佛祖为什么又会认为他可能有慈悲之心呢?那血池中其他人有获救的可能性吗?血池如果只是一个惩罚设施的话,那你这擅自去给罪人机会是不是说明自己也有问题呢?
当然,这些问题我也不知道。因为一个人的生死,极乐世界与血池,性命对佛祖释迦牟尼来说,也是一件小事。莲花在佛祖脚边朵朵绽放,香气怡人。此时,极乐世界已近正午。
以上,全是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