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织担当为干部撑起“破风前行的伞”

2025年1月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从严管理监督与鼓励担当作为相统一”破题,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标定航向。组织担当与干部作为,恰似伞骨与撑伞人,伞骨撑起制度屏障,伞面遮蔽风雨侵袭,唯有二者同频共振,方能在纪律规矩中开辟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

校准担当航向的“指南针”。“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赏一有功则众功皆兴。”导向是行动的罗盘,用人标准的风向标直接牵动干部的价值选择。将考核的“标尺”立在改革攻坚最前沿,以实绩为刻度、以民心为砝码,方能打破“洗碗效应”的怪圈。通过溯源式察访、沉浸式研判,让“战场赛马”取代“纸上谈兵”,使“躺平者”无所遁形、“冲锋者”破茧而出。唯有让“吃苦者吃香”的共识浸润人心,担当方能从被动遵从升华为精神自觉。

锻造担当脊梁的“合金骨”。“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制度的刚性支撑与柔性包容,恰似合金中钢的坚韧与钛的韧性。一方面需以“三个区分开来”为斧钺,劈开“多干多错”的思想枷锁,在纪律红线与改革蓝海间架起“试错浮桥”,要以澄清正名为盾牌,抵御流言暗箭,为担当者筑起“心理长城”。当制度既能为创新者披荆斩棘,又能为实干者遮风蔽日,干部自会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魄勇闯深水区。

织就担当底色的“云锦面”。“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政治生态如雕弓之弦,过紧易折,过松难发,唯有张弛有度方能蓄千钧之力。以“减负清单”为梭,裁切冗余事务的缠丝,以“容错机制”为线,修补担当勇气的裂帛。当“痕迹主义”的雾霭散尽,干部方能从“迎检台账”转向“民心账本”,当“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与“铁肩担道义”的锐气相激荡,政治生态的云锦自会绽放华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