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本《延迟满足》三谷淳 作者是日本150多家公司的法律顾问,独立创业者,见过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并且此书受到稻盛和夫力荐
p13业务数据
每周和20个人交换名片,至少给三个人介绍自己公司服务
p34设定想实现的目标,而不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p38你要想着你的金钱会源源不断
这样可以打破内心的阻碍,设立目标的时候不要想“怎么办”,要在脑子里想“想做的事情”,不要想“能做的事情”
比如相信“假如你有亿万年的时间”,“假如你的金钱源源不断”“假如你的才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有一切资源可以实现你的目标”,你会想去实现什么目标
我会选择,1.看书写作,演讲,2.以及完成一些别人完成不了的牛逼事情,3.还有搭讪,认识美女,让美女追逐我
不要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去判断自己行或者不行,这样会无法挑战新事物和实现高目标
这是建立伟大目标的方法
第二建立一年期目标要善于规划,制定合理目标
三前几天看到的一个很有感触
一定要选择你热爱的工作,这样才有机会100倍的机会赚到大钱
原因和案例如下:
罗伯特.j.克里格尔和刘易斯.帕特勒引用了对1500人进行的20年追踪研究,显示了激情给人们的职业生涯带来何种不同:
研究一开始,人们被分成A组和B组。A组占总人数的83%。他们从眼下赚钱的角度来选择职业,以期将来能做自己想做的事。B组占总人数的17%,他们选择职业的原因恰恰相反:他们选择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钱留到以后再去发愁。
结果数据很令人吃惊:
1.20年过去后,1500人中,101位成为百万富翁
2.所有百万富翁中,只差1人,101人中有100个——不是来自B组:当年选择追求自己所爱的那一组
数据来源:《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第28页
p41与挚爱分享(商量目标)
1.可以获得能量
2.获得清晰度
3.获得资源
另外有一种理论是说大脑会有替换作用,说出来,就自动认为完成了,从而降低任务的完成率(出处《一分钟心理学》)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他在1926年的时候,她就是说提出来一个“替换作用”,她就说人的大脑,如果说你已经把这个心中,目标想法说出来以后,你大脑会潜意识认为你就目标已经达成了,那你就会把这个目标给淡忘掉,就会不继续实现你的目标。
彼得 格威特在2009年的时候他也找了四组人做了这个实验,实验时说去进行一个任务。就要完成什么什么一个目标。那实验室分为45分钟的,这45以后发现只要大声说出来的公开自己的目标。他们就最多坚持到33分钟就放弃了,但没有说出来这些目标的人呢他们是能坚持完成的45分钟。
如何辩证的思考这个问题,区别在于
1.当时那个《一分钟心理学》里的两个实验是机械式实验,只需要单纯重复去去“打螺丝”就可以完成,没有真正的需要激发自己想要的那个理想,那种目标
2.一个是真正内心想要实现的目标,需要更大的激情澎湃,需要很多支持才能实现的目标
p42星巴克甜品
设立目标的时候,最好和他人一起吃个甜点,边吃边畅谈一下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
p59一年期经营计划
p60星期设置
设置目标的时候,不要按照确定年月日这么简单,最好确定到星期几,并记录下来,这样会让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距离截止日期所剩的时间和自己要采取的行动
另外我认为,这会激发自己大脑的慢思考,而不是浅显的知道几月份,几号完成什么目标,你需要知道是礼拜几完成的话,会强刺激大脑,从而使大脑对这个目标更有感知力
p61想一下并写下,你完成目标后,哪些人会为你实现这个目标开心(这样他们会真心帮你,并且要找助燃者,不要找压低者)
p81营业额提高法
比如1.网上打广告(流量/客资)
2.发动老客户转介绍(复购率)
3.提高每位客户的消费额(产品单价与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