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书笔记

一、到了十一二岁,孩子会隐约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而不愿意再做父母的“跟屁虫”。二、孩子长大后,他学到的知识以及从各个渠道了解到的信息甚至超越了家长,他开始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家长,再也不把大人的话当作权威来遵照执行了,这个时候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者和引导者。

三、沟通换个方式表达爱。我们不妨在家建立一个“邮局”,设立三个“邮筒”,大家可以互相写信,写给谁的信就投到谁的“邮筒”里。家长和孩子之间互相写信,不仅加强了亲子互动,也锻炼了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并命名为“家庭日记本”,在这个日记本上,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写下家里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看法,别人也可以在后面写评论。这个本子好比家里的“BBS”,记下了当时家里发生的许多好人好事。

五、其实,孩子们更希望和爸爸一起玩耍,因为爸爸比起妈妈来更加豪放,而且也能放开了和孩子一起打闹。经常和爸爸在一起的孩子更加自由奔放,性格相对也开朗一些。

六、“契约约束”很有必要

规则或者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可评估的。

对于违反守则的人,不仅有金钱和干家务的处罚,还要在家里的小黑板上进行公示。

家长应该为孩子的行为立一些规矩,让孩子从小建立规则意识,孩子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生活。

理论上讲,一个习惯的初步养成需要21天的时间,一个习惯的基本养成则需要3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所制定的契约执行3个月的话,孩子的习惯就基本养成了。

七、“直升机父母”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个新词语,意思是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直升机父母”的总体表现就是对孩子过度关心,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在中国,在学习这件事上,家长陪着孩子写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学龄儿童的父母,无论自己多忙多累,也不管孩子是否需要,都愿意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陪伴左右,随时提供帮助,并认为这是表达关爱的最佳方式。

八、但是我坚持不告诉她,让她去查字典,因为查字典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究的过程,通过查字典,她不仅能够知道一个字的读音,还可以了解这个字的多个意思。更为重要的是,虽然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字的问题,但从深层次来看,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去解开疑惑,能够锻炼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