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位于姑苏城西,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因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天下闻名。在某一秋日午后我有幸游览这千年古刹。寺外阳光明媚、碧波荡漾,寺内香火缭绕、人声鼎沸,已全然不见诗人旅途的孤寂和忧思。
————作者题记
1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一位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旅途中孤寂忧愁伴随着寒霜之中的飘来的钟声,旅愁的游子映衬着清冷的江水和点点渔火,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水乡秋夜清冷的景色和悠扬的钟声,给诗人提供了心灵的慰藉。
从古到今,在生活中人们不只有生理的胃肠饥渴感,更需要心灵的给养。文坛上千古留传的离词别句则是文人偶尔饿之所为,若终日怅然则有了宗教,为迷茫心灵找到的归宿……,飘落在客船之中的悠扬钟声,则是青灯古寺独居的诗人心灵所寄托。
苦燥清泄,清热虚烦是古人对心灵落寞开出的一剂药方。泻火除烦,洗涤心灵,回归自然。人生烦恼,只因身在红尘,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
2
现代没有那么多顾虑,现代人有现代人的活法,对于提供慰藉心灵的能量我们不需要情味隽永的诗意,我们玩不了这套路。苦寒、清冷的苦燥清泄让人吃不消,人生苦短,于是就有了鸡汤文。
初读鸡汤文感觉未尝不可,励志、温馨,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感觉并没有那么差。况且现代人欲望横流,劳心劳神,虚则补之,不管什么“文”,可口、怡情就好,大可不必太放在心上。
但网上口诛笔伐多了未免产生疑惑,问行家答曰:你看的太少,多了就腻了;心灵鸡汤不过就是安慰剂,不能当饭吃;也不宜过量,这样无异于精神鸦片,读多了让人痴迷,至死不渝。可惜流行就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就像流行感冒一样。现在的书摊上也难觅踪影。
至于加入了其它佐料,让“鸡汤”变成“肥皂剧”和“麻辣烫”,或是越走越远,变成了肥甘厚味的快餐文化,与之相配套的是煤老板和官场文化……这都是题外话了。
3
清冷的寒山寺早已变得金碧辉煌的,寺院犹如商场,多了烟火气,游人如织。江枫早已被高楼大厦埋没,不见半点儿踪影;未见渔火只有酒家宾馆灯火阑珊;愁眠应是更加严重了,原因是各种噪音污染的睡不太好。
倒是钟声值得一书,为保证钟声到船,在寒山寺庙门对面建一座三层木塔,高3丈有余,内藏一口钟。名曰法华钟(重达108吨)。撞之声音雄浑,几里之外游客心慌。
登临木塔,塔前有高大宏伟石碑,(称中华第一大诗碑)上书枫桥夜泊全诗,字体苍劲有力,据说其法华钟和中华第一大诗碑已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只是担心, 这补的过了头是否该上火了。
附记:此文先生所写。他曾笑谈我的文笔四 平八稳,没有新意,不够尖锐。所 以,请各位判判他的文风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