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沿着可以看到的物质之绳上面的一个个结,顺着时间之序,回想过去,向那些结的更细处去回忆,追溯已经过去的事实的目的的思维,与当初打下这些结的记录初衷,是否是相附的呢?
这里,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出来了,就是古人为什么要结绳记事?古人的结绳记事的目的是什么?古人是什么样怎样进行结绳记事?古人通过一段时间或长期的了结绳记事行动以后改变了什么?
2006年7月,那个夏天,我开始在行动上寻找从原来生活的空间里离开与转移,当一个人在试图寻找突破的时候,他一定是思维在前的,行动是滞后的。所谓的那些智者所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行动与思维,是指向一种在合作中形成的行动。人们听到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意思也是合作的思维与行动。
一个人单体的思维与行动,在落实在行动时会遇到,往往会有几种选择。没有选择的时候,可能是待在原地不动。而待在原地不动的时候,思维就会很出走,会不断的向远处而去,去远方,去别的地方。
我现在如果去寻找原来打下的那些绳上的结,是否会从中找到当初面对选择时取舍心里呢?
而事过境迁之后,只有留下的是事物的过程,我们无法把握到当时的心情和心理在各个维度之间不断地切换状态。就像医院里的医生对患者的身体部位拍片,要进行疹断,对拍片时间是有效期内作诊看参考。
结绳记事是事后的分析,是事后的回忆,是事后的结言,大事大结,小事小结。一个群体的时间过程中会有几个大结,一个人的个体的一生往往都是一些小结,特别是普通人,甚是都不知道在哪里做个结。
我常常想起我的爷爷奶奶,爷爷识了几个字但不善于言语,奶奶不识字却通情达理善于言语。奶奶不识字,却能运用自己独家创造的符号传达着三五天时间里公共会议的内容,能够凭借着她的记忆一次次主持着村里面的各种公共仪式,群众性的仪式和家族性的仪式。但是,爷爷奶奶去世以后,几乎没有留下结绳记事让后人聆读,几乎没有留下文字性的记载,以便让子孙至我们兄弟姐妹读着记住,能够站到前人的肩膀上,一生少走几道弯路?少踩几个雷,少踏入几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