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就和小伙伴们无数次争论过,人的一生是探索重要还是开发重要?或者说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因为所站立场和高度不同,把问题搅得稀里糊涂,最终也没有答案。
今天听到一位高人的分析,觉得颇有几分道理,而且这是借助如今大数据得出的结论,记录在此,以供思考。
大数据显示,那些连续成功的创作者,他们的职业生涯往往分为两部分:一个时期是“探索”阶段,就是广泛尝试各种类型和各种风格的作品,不拘一格,什么都试一试;另一个时期是“开发”阶段,就是认准某种类型和风格,一头扎进去,深耕这个领域。
见多识广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比起那些整个职业生涯只有“探索”或者只有“开发”的人来说,经历了这两个阶段的创作者,连续成功的概率要高很多。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些牛人水平很高,但难以成功的现象。
这个研究结论的重点是,“探索”和“开发”的顺序不能错。你不能先开发、后探索,也不能是开发和探索反复交替进行,而必须是先探索、后开发。
也就是,在职业生涯的前期,大量广泛地探索;在职业生涯的后期,认准一个领域持续开发。
研究人员指出,这个规律在绘画、电影、科学三个领域都有效。
这个“连续成功模型”不像物理学定理那样,只要用了就一定能成。它可能只是触发连续成功的多个因素之一。但至少,它让创意型工作者有了提高成功概率的抓手。
没有任何一个公式或者研究的结果会告诉你,你照着这样做,一定能成功,而只是提醒我们,如果这样做下去,你的成功概率会比平均数高。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30岁之前,玩命做加法,你想象不到你会有多少种可能,不试你怎么知道呢?30岁之后,做减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也不是适合你的你都该去做。”
我们很难保证自己一定会成功,即使是高人牛人也难以预料他会遇到什么,但我们可以遵循客观规律,提高我们的成功率,提高我们成功的概率,这是我们一生中都应该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