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先生急吼吼地找我聊,看来事情刻不容缓。情况的这样的:
A先生目前在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工作。之前负责的一个项目最后不太成功,自己的挫败感很大,也觉得内疚,浪费了公司的资源和时间。现在调整了方向重新出发,但他发现自己很难全心全意做好,充满自我怀疑,即便老板很信任,同事也给力,他仍旧调整不好状态。
而正在这时,字节和腾讯都给力他offer,其中XX已经等了他半年,诚意满满。A先生觉得XX的职位给他的安全感更高,于是有了想去XX的念头。但是,他还是纠结。
去或者留的两个选择,在钱的部分都差不多,那他纠结什么呢?
去的理由:互联网环境在变差,更安全的做法是选择XX
留的理由:XX不带团队,而这边管理一个较大的团队,而且情感上也倾向于现在的老板。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焦急提升了我的速度。我开始快刀斩乱麻。
“如果没有之前的项目失败,你会考虑XX的机会吗?” / “不会。”
“我是否可以这么理解,你有换工作的想法是处于挫败感无法调节。” / “是。可以这么说。”
“换一个工作能解决你挫败感的问题吗?” / “不能,但在这里是自己定方向,自己对结果负责;在XX是公司已经定了方向,这样相对安全。”
“你的长远职业目标是什么?” / “创业。但目前还不成熟。”
“哪份工作对于你实现创业这个目标更有价值?” / “是目前这份。创业,需要一批信任你的人,也是要自己定方向,自己对结果负责。但是我现在没有信心。”
“那我们是否可以把目标转向如何克服挫败感?” / “我觉得可以。”
于是一个去留问题,变成了一个如果克服挫败感的问题。
“你觉得怎样可以克服挫败感?” / “这是个情绪问题,我想我需要不断获得正反馈。但项目不可能保证一定成功。”
“那我们就来创造阶段性的正反馈,把反馈建立在更可控的框架内。你觉得如何?” / “要怎么创造?”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上一个项目的失败原因吧。”
你来我往中,A先生把上一次失败的原因总结为两点:
1.没有主动向上沟通,其实在项目初期A先生就感觉不太对,而数据也部分证实了他的直觉,但毕竟不能完全论证,加上他自己也是大公司出来的,习惯性去执行公司战略,也就没提出质疑。
2.执行标准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不好意思批评人,导致达不到期望的品质。
这样的总结让A先生看清楚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也明白了在提升能力上需要努力的方向。我们的咨询也进入尾声。
决定不是那么容易下的。我感觉到A先生还是心有迟疑,就问他:
“如果你现在80岁了,回顾你的人生,想到了你在2021年做的一次选择。你是选择了留下更后悔,还是选择了XX更后悔。” / “如果去了XX会更后悔。”A先生并没有想多久就给了我答案。
每个人想要过怎样的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A先生希望自己的人生体验更多,尤其在这个年纪,还不至于那么着急去安稳。然后A叹了口气:“其实我的辞职流程已经走到最后一步了,有点尴尬啊。”
怪不得那么着急找我呢。我说:“这不就是一次很好的提升你向上沟通能力的机会吗?”
A先生笑了。
祝步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