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先民是汉族夏王朝!
在三星堆,巴蜀人、夏人被视为是正统的“汉”!
三星堆古王城坐北朝南,北面是雁江(即鸭子河),古称“汉江”(见图一)。
古人将北视为阴、水,将天上的银河星系称为“汉水”,因此有“河汉、星汉、霄汉”之说。
一、古今演化的“汉”字
(见图二)
二、新释的“汉”字
古文字的破译与古文明的揭示通常同步,且成正比。当前学界对“汉”的理解仅占三分之一,文明之路似乎仅能前进至约3000年左右。
从三星堆王城遗址,我对“汉”的认识达到三分之二,揭示了约4200年前的舜禹文明。
(1)释字:
(见图三)
(2)释意:
1. “汉”确实是形声字,古“汉”通“雁”,同音同义。
2. “汉”是象形文字,描绘了云中水禽鸭(天鹅、大雁、凫、鱼鸭)的形象(见图四~六)。
3. “汉”与炎黄子孙有紧密关系。
4. “汉”字早在至少5000年前就出现在各种媒介上(详细展示将另作),是帝王之族的象征。
5. “汉”是纪念人类改变生存环境、提高生产力及社会行为的一次重大变革。作为古王系的图腾、徽号,一直传承至今。
6. “汉”与古稻作文明密切相关,有水、有田,方有“汉”,方有稻。
7. 在古代,“汉”是首领、头领、带头人、领队以及王的代称。
8. “汉”是古代以“田”为主的先进人,是人类文明的特征之一,标志着食物由“采集获得”迈向“养植获得”。
三、“汉”与三星堆遗址的关系
三星堆的巴蜀夏人认为他们的王位于四方之中,是全天下的中心,也是权力和宗教信仰的核心。
王居中方,统治天下四面八方,即天下有九州。九州包括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中州即王居之地,类似尧、舜、禹三代所称之翼州。
考古报告总结:
1. 三星堆古王城坐北朝南,北面为雁江,古称“汉江”,与天文观测中的“河汉、星汉、霄汉”相关。
2. “汉”字的演化展示,释义包括形声字、象形文字,通“雁”,与水禽鸭相关。
3. “汉”字的新释意涉及与炎黄子孙的关系,早期出现在各种媒介上,与帝王之族、古稻作文明密切相关。
4. 三星堆遗址的巴蜀人视他们的王为天下中心,掌管九州,其中翼州对应尧王所居中州,类似尧、舜、禹三代所称之翼州(平阳)。
这一系列发现表明“汉”在三星堆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象征和文化角色,与当地人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及文明发展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