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天到处是采茶人的身影,她们清晨迎着阳光、戴着帽子、背着篾篓出门,在起伏的丘陵和山峦间缓缓移动,双手在绿叶间娴熟地起落,傍晚时分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地回家,估计一天又采摘了不少,然后及时地将新鲜的茶叶卖给茶场加工,心满意足地收获辛劳一天的成果。如果你碰巧走过,定会被那空气间弥漫着的清香沉醉,忍不住选上一些带回家品尝。
一苇喜欢喝茶,常喝绿茶,后来也喝红茶,恨不能和一尘来个赌书消得泼茶香,无奈积累有限,只能享受一下“红袖添香夜读书,卿正欣喜吾欲狂”的情调了。一苇希望一尘去研习一下茶修,让他喝到更好的茶。可惜一尘活泼性急,总是忙忙碌碌,很少静下心来慢慢喝茶,渴了才喝口水,或者每年春天新茶上市时和一苇一起尝个鲜。一苇也就随她去了,他从不要求一尘做任何事,一尘做了他开心,不做也从不生气,这是后来一尘逐渐体会到的。
绿茶的特点是鲜爽,尤其是清明前后的茶,三泡就基本没味了,但江南人常常贪恋这一口。稍晚一点的绿茶滋味则浓些,但多半会有一点淡淡的苦涩味,喝惯了的不觉得,反而喜欢微苦后的回津。
有一两年一尘去到很远的地方工作,带了家乡的绿茶作为礼物送给朋友。那里流行喝浓厚纯冽的红茶,而且喜欢加蔗糖,一小杯红茶通常要加两小匙的糖,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的容量,十分甜腻,偶尔会放上几片薄荷叶中和一下,倒也别有风味。茶馆随处可见,任何场合都少不了茶,红色的茶汤在玻璃杯中如玛瑙一般漂亮,很多人从早喝到晚,仿佛离开了茶,生命就毫无意义。一尘则保留国内喝茶的习惯,从不放糖。
她的朋友很珍惜中国的绿茶,轻易不舍得拿出来喝。终于有一天,在一个节日的下午,邀请了一尘和几位朋友一起小坐,拿出精致的玻璃杯,大方地泡起了一尘送的绿茶,再拿起糖罐开始给客人们逐一加糖,一尘赶紧阻止,朋友却无法理解不加糖的绿茶该有多难喝,一尘也无法理解加了糖的绿茶该有多难喝,结果,双方各执己见,除了一尘的没加糖,其他客人稍稍妥协了一下,都加了一小匙的糖,无比地享受起来,直夸中国茶好喝,一尘苦笑着无语。
直到她即将离开那里之前,他们彼此都没有说服对方,终于有一天,好奇的一尘同意朋友在绿茶中加了一点点糖,她惊奇地发现居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喝,还完全没有了苦味,更重要的是让人特别放松,甚至多了一份鲜美。
原来绿茶也可以加糖,换了一种泡法,就换了一种滋味和体验;原来有些事情你以为无法接受、不可思议,在别人眼里却是天经地义、再正常不过;原来只要有一颗勇于尝试的、包容的心,你会发现很可能会有别样的收获。
而今一尘终于静下心来,开始研习茶修,了解茶的品种和泡法,她想为自己和一苇寻一两款合适的茶,在仲春的紫藤花下、在初夏的荷花池旁、在深秋的红枫林里、在冬日的暖炉边为一苇和自己泡一壶好茶,让烘干的茶叶在适宜的温度下舒展、再舒展,直至回到采摘前长在茶树上的模样,回到生命的最初状态,沐浴着阳光,纯净而美好,一如一尘和一苇的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