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在跳水项目中,主持人采访跳水冠军胡佳的一个小对话。
主持人:“1.7秒的时间,是不是人一跳出去之后,结果就已经决定了?当时的心态也好、状态也好,就决定了这个动作的质量;还是说1.7秒内,还来得及调整自己动作,在前一个翻腾之后不行,我赶紧调整,还来得及吗?”
胡佳:“来得及”
主持人:“来得及啊?”
胡佳:“来得及,假如说我起跳往前顶了,或者往后倒了,那么往前顶了,可能我就翻腾的速度就会变慢,就是你翻腾的角度,就会掉在上面。。。”
很难想象,跳水运动员,在一跃之后,在半空之中,还可以做出如何多的思考,如此多的动态调整。
假如这是一场跑步的比赛、游泳的比赛、拳击的比赛,但整个过程只有1.7秒跳水项目,是如何腾出时间来调整的?
记得一本运动杂志采访过一些顶尖的运动员,其中说到在运动的一些关键的节点时,这些顶级的运动员在那种关键的时刻,会有什么感觉?
其中篮球的传奇人物飞人乔丹有一个说法:“时间会变慢,仿佛凝固一般,在腾空的那一刻,我可以投篮、可以做假动作、可以扣篮、可以传球。。。”
在对话里面,我们可以了解到,顶尖运动员对身体的感知跟常人,是截然不同。不是时间变慢,而且运动员的运动神经传导太快,脑子在那一刻敏感得像超人一般。
正如在周星驰的电影《功夫》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天下武功无坚不破,为快不破”,不是时间变慢了,是我动作太快了。
作为一个运动的爱好者,其实自己也有过时间凝固的经历。
高中的时候,自己是校里的乒乓球队,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来练习,训练时间久了,自己都感觉得到身体的变化。
记得那时夏天的一个下午,上完课之后,又跑到了球馆来练习,固定的对手,固定的球路,固定的动作,仿佛机械一般,钟摆式的摆动着。
正手阻击,反手抽击,一切都行云流水,球来球往,每一次击中的时候,球的重量都仿佛增加了一点。
突然间,队友把球反抽了回来,球在旋转的轨迹中,偏离了原来的轨迹,高速的转向了左边球桌的白色边角。
“擦边球”,而我就站在球桌的右方。
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正常来说,这球没有救了。
因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训练,脚仿如马达一般,开到了最高速,冲向了最左方,脑子还没有反应过来,人就过去了,至于是怎么过去的,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只是在那一瞬间,在自己的眼中,球变的很慢很慢,球转动都看得清清楚楚。
"啪"的一声,一手反抽,球以一个奇怪的曲线,冲向了对方的左后方,“得分”。
。。。。
事后,队友也问我:“刚才的那一球,到底是怎么打回来的。”
“怎么样跑过去,怎么样抽回去,怎么样的动作,我都不知道,就知道当时身体自动的完成了这个动作。。。”
当时自己的感觉,自己说不清,但看了后来的报道,也算是拨开自己心中的迷雾。
这是刻意练习、高强度练习后,身体敏感超高反应的结果。
1.7秒很短,不够你刷一个抖音、不够你开一台电脑、不够哼一个小掉、甚至不够你看完一段句子。
1.7秒很长,足够你思考人生、回忆过去、走向未来,飞到千里之外的天涯海角。
主持人:“来得及吗?”
胡佳:“来得及。”
他刻苦地练习,用心学习,正是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摘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