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呀,欢迎来到扬才君的语文课。今天跟大家聊聊小说备考那些事儿。
近几年来,一线教师普遍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也就是小说、散文)越来越难了。难在哪里呢?我想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文越来越难懂。比如19年全国1卷选了鲁迅先生的《理水》,再比如20年全国1卷选了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海明威的《越野滑雪》,我靠,到底想说啥?考生读完抓不准主旨,肯定也是崩溃的。何苦这般为难我们啊?
2、问法越来越灵活。也就是出题老师坏,本来可以好好地提问,人家偏不干,费尽心思在题干上拐弯抹角,我们的学生稍不留神,就容易答歪去,导致跟答案“南辕北辙”,答非所问,吃力不得分,惨!还拿《理水》举例,小说第8题,题干就问得死鬼长的,请看: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啥啥啥?到底想问啥?考生一不留神,很容易答成“小说写了哪些具体的内容来塑造人物”,也就是说,答成内容梳理题了。可是这个题目很明显不是叫你梳理内容呀,人家用了“如何”来问呀!所以,这个题目的意思,其实就是问:小说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大禹和他的属下?瞧瞧,如果这么问,是不是很多同学都说,哈,很熟悉,不就是问塑造人物的手法嘛,溜得很。
你看,出题老师有多坏。
所以,同学们切记,审题一定要认真、仔细,一定要弄明白问题的范围、答题的方向,真的太重要了!
3、涉及一些文体特征,文艺理论的内容。近几年的小说第9题,更是越来越难,为什么?因为考的东西,常常是反套路的,要求考生不仅要准确读懂小说的内容、主旨,还要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的素养。比如去年全国1卷的《越野滑雪》,就考了海明威先生的“冰山理论”,如果对此一点不熟悉,答题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真心觉得,同学们很有必要回归一下教材,包括必修的1-5里面的小说知识,还包括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里面提到的各种小说理论,让自己的备考走出“情节、人物、主旨”的套路,增加一点难度和深度,这样或许有利于自己在高考时,不管拿到什么样的文本,都不至于乱了阵脚。
鉴于此,本次分享的两个文档,就是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知识梳理,包括了一个Word和一个PPT文档,有需要的小伙伴自行下载啦。(下载方式:看我的简介哦。)
再次声明,资源来自网络,在此不做商用,仅做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哦。致谢致谢!
祝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