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晋南,年是很长的。正月的前20天都在年里。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是落幕前的小高潮,正月二十的春卷吃过、焰火看过后新年才算谢了幕,吃饱喝足了眼也过瘾了,开工干活啦!
为什么要吃春卷?一向是大姐做饭,这天母亲竟然放下了活计,下厨做春卷给我们吃。感到意外,年少的我总是这样问。
将过年剩下的年货卷在一起,吃掉。年就过完了。我妈总爱这样回答。
春卷,就是将过年剩下的油豆腐切块、肉、韭菜、莲菜、胡萝卜、粉条调制成馅,然后用平底锅摊出极薄的面皮,再将馅摊在面皮里卷起,一条条整齐码放在案上。等吃的时候,再用油将春卷煎得外黄里嫩,蘸着醋吃更爽,皮薄酥脆、馅心香软、爽口美味,是正月二十的特色名吃,也是新年谢幕的标配。
每到正月二十这一天。学校已经开学了,我是人在学校心早都想上春卷上了。正月十九是小镇上的逢集日。母亲就去集市上采购回做春卷的韭菜、莲菜,就着过年剩下的豆腐、粉条、肉。在晚上做一大铁锅馅,天亮后再开始做春卷皮。
春卷皮的做法也特别讲究。看似是面粉和水搅在一起调匀成面糊。但也讲究一定的比例。若面粉多,吃到嘴里的面皮含有面糊味,口感就差了。如果面粉太少,面糊太稀。摊出的面皮太薄包上馅就容易破洞。既便是母亲也要反复的试,再加点面粉搅匀。只会做家常饭的姐姐是应付不来的。
放学回家的时候,就会看见案上蹲着金子塔形状的春卷,一条一条整齐的码放。看见我们回来,母亲就开始煎春卷,先将鏊子上抹油。油热后放上春卷,锅上就滋滋拉拉的响着。丝丝热气伴着烤香味儿从春卷底部腾起。我们敛声静气、饶有兴趣的看着母亲煎春卷。底部现出金黄色后,再将春卷白皮上抹好油翻煎,直至通体金黄。
“一卷不成春”,不知道是春卷太好吃了,还是因为父母忙,没时间做春卷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吃一次。我们小孩子对春卷总是情有独钟,正月十五的元宵可以不吃。正月二十的春卷可是盼了一年的。吃起来能顶一个大人的食量。吃的肚子圆鼓鼓的。所以每年母亲总是准备很多。一天三顿吃春卷,我们都不皱眉头。
上中学住校后,正月十六就开学了,母亲在正月十二、三左右就提前给我们做春卷吃,我就从头到尾看着她准备。光是看她做就是一种享受。面粉和水搅起后醒着,再将洗净的韭菜、胡罗卜、粉条、莲菜、肉切好做馅,这时面糊已经醒好了。她用勺将面糊舀到鏊子上,向锅心左右一转。若有小洞,再舀点补上,如果太多,就用叉或小刀刮平。数秒钟后,外边向内卷起,轻轻一揭,便成一张春卷皮,放在盘中备用。
结婚后婆婆家没有吃春卷的习俗。母亲总是算好我回家的日期,做给我们全家吃。多年过来,母亲已年迈,就想着自己动手做春卷,自以为吃了这么多年,吃也吃会了,哪承想春卷皮愣是弄不好。气得自己恨自己,电话里请教了母亲好几回。垃圾袋里多了几张面糊皮,才掌握了要领。吃着自己做的春卷,怎么也嚼不出小时侯春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