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有冬日的心情
才能欣賞嚴霜與
大雪壓彎的松枝;
长時間飽受寒冷
才能體察冰棱满樹的杜松。
在一月的陽光下,遥看那閃烁的
莽莽雲杉;才不會在呼啸的風中,
在飘零的落葉裡,
聨想到那份萧瑟與凄苦。
那是大地之聲
是同样的風
吹拂在同样的荒野上。
爲能在雪中聆聽風聲的人而吹,
而他却自身虚無,體察到的
唯有雪中的虚無和雪外的虚無。
早課抄了美國詩人華萊士·斯蒂文斯的詩歌《雪人》。斯蒂文斯的這首《雪人》,我至少讀过三種譯文,這裡抄录的是由李顺春、王維倩合譯的,也是我相對喜歡的一個。讀斯蒂文斯的詩歌總會感覺到心靈與現實的和谐。而實際上,在真實生活和詩歌创作中,斯蒂文斯也始終在追求着心靈與現實的和谐。我並不覺得這首詩與中国的道家思想有什麽关聨,詩歌就是詩歌,詩歌的目的是使生活本身完整,是一種补儅方式。
昨天下午快放學的时候开始下雨,放學時雨开始下得大了起來了。晚飯後,雨依然纏纏綿綿地下着,並没有停下來的意。苦雨凄風,也就無法去西城区走步了。先是喝茶,然後翻看了一會閑書,八點鐘开始晚課、流水账。开始得早,完成得也早,晚讀的時間也充裕,很多事情做起來也就很從容了。雨淅淅瀝瀝地下着,想起《紅楼梦》第四十五回中林黛玉所擬的《秋窗風雨夕》一詩,“谁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雨声淅瀝,清寒入幕。
今天依然秋陰漠漠,雲層低垂,仿佛随時都能落下雨來。温度並不是很低,衹是因爲没有日光,所以才覺得陰冷。上班時,路上儘是上學的學生或送孩子上學的家长开的各式汽車。跟我们上學那時比,現的孩子上學的成本太高了,且不説學杂費、書本費、資料費,單是家长每天送接汽車的費用也都相當可觀了。上初中時,我们班有好幾個家住農村的同學,那時初中生不能住宿,這幾位同學每天上學都要起大早或步行或骑單車上學,而那時並不是每家都有單車的,所以基本上還是以步行爲主。轉眼快四十年了,恍若昨日。
早課是語文晨讀,國慶中秋小长假,晨讀停了一個星期,昨天下午印了今天早晨的晨讀材料。孩子们對晨讀這件事儿還是很認真的,無論是讀晨讀材料,還是誦讀課文,都很賣力氣,聲音很大也很整齐。從一楼爬到五楼,再從五楼下到一楼,在每間教室的前门後门站上一站,祇爲聽聽教室裡傳出的朗朗的書聲。這是一種快意,這也是一種享受。
昨天早上交上來的作業,一直在批閱,説是批閱,實際上祇是翻閱一遍。两個班的學生,一百多人,幾樣作業,看一遍就要花費很长很长的時間,所以祇能是查查数量,看看质量,根本做不到詳批詳改。到今天下午,两個班的作業都下發回班级了,雖然祇是察看,但也累得鼻青脸肿頭暈脑涨。
下午學科自习,在二十班跟孩子们説起閱讀的重要,並把“五問阅讀法”教給了他们。學語文閱讀是最有效的手段,同時高质量的閱讀也應該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這幾年我始終覺得講讀教材的重要性,並不是説教材中的文本重要,而是带着孩子们一起閱讀教材中文本的這個过程至关重要。無奈人微言輕、势單力薄,最主要的還是考试分数的制约,“熟讀”“精思”“练笔”的思路根本就無法真正落到實處。
雨一直在下,從下午下班時开始下,一直下到現在,不知何時才能停下來。
晚課抄了漢樂府詩歌《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百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鳳皇鳴啾啾,一母將九鶵。顧視世間人,爲樂甚獨殊。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問客平安不。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清白各異樽,洒上正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後持一桮。談笑未及竟,左顧勅中厨。促隻辦粗飯,慎莫使稽留。廢禮送客出,盈盈府中趨。送客亦不遠,足不过门枢。取婦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婦持门户,勝一大丈夫。
抄了《論语·子路第十三》: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爲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羲,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抄了《禮記·曲禮下第二》:君命,大夫與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庫言庫,在朝言朝。朝言不及犬马。輟朝而顧,不有異事,必有異慮。故輟朝而顧,君子謂之固。在朝言禮,問禮,對以禮。